返回首页
    首页 > 瑶海区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 > 政策法规 > 其他文件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9-08-16 14:52  信息来源: 瑶海区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
    【字体: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5日

      合肥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皖政办〔2019〕8号)文件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实现合肥教育现代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为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提供有力支撑,现编制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

      据2018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全市现有中小学校(不含幼儿园,下同)865所,在校学生92万人,专任教师58838人,其中乡村中小学校271所。另有有生教学点133个。近年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构建以市教育云平台、智慧校园、智慧课堂为主体的“云网端”教育信息化体系,通过省市平台互联互通,搭建覆盖全市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截止2018年底,全市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为100%;师机比、生机比分别为0.76:1和5.8:1;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100%;智慧课堂覆盖全市1600余个班级。常态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等专题培训;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和青少年信息学竞赛等科技活动。师生信息素养明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市级统筹和工作指导,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组织制定实施规划,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重点突破,兼顾特色。以落实智慧学校建设为重点,优先推进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通过面上推进,迭代实施,构建我市智慧学校特色发展路径。

      应用至上,融合创新。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提升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广泛应用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创新。

      三、建设目标

      2019年,完成20%的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城区、开发区不低于28%;四县一市总体不低于19%,其中乡村不低于16%。完善学业评价系统。

      到2020年,完成48%的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城区、开发区不低于47%;四县一市总体不低于49%,其中乡村不低于46%。推进市教育云平台智慧学校管理系统应用。

      到2021年,完成74%的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城区、开发区不低于65%;四县一市总体不低于78%,其中乡村不低于72%。小于20个教学点的全部完成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形成立德树人工作情况监测与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综合治理能力。

      到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构建全市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

      通过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建设教学更加高效、评价更加精准、管理更加科学、生活更加智能、文化更加丰富的校园环境,让全体师生切实感受到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变革,助力合肥市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四、建设内容

      根据《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皖教办〔2018〕10号),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和智慧文化为核心,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保障,以提升信息素养为途径,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1项应用抓手”的智慧学校结构。

      (一)智慧教学

      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云端优质资源智能推送,助力精准备课和有效导学。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二)智慧学习

      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平台、智能终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三)智慧管理

      依托省市平台,推进中小学校校务、教务、师生发展的高效化、精细化、智能化等智慧管理。

      (四)智慧生活

      利用智能化设备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生活环境,完善智能校园安防机制,实现对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测与管理全覆盖,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在校表现。

      (五)智慧文化

      整合学校校园网络、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等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品德、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优质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逻辑思维、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基础环境

      进一步提升学校接入宽带,优化改造学校内部网络结构,实现无线网络在教学、办公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的全覆盖。普及应用移动学习终端和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等新型教学场所。

      (七)人才保障

      加大信息化队伍培训规模和力度,通过集中培训、分组自学、任务驱动、项目实施等多种方式,提升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的支撑服务能力。

      (八)信息素养提升

      为师生搭建各类信息化展示与竞赛平台,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增强师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和学习的能力。

      五、重点工程

      (一)智慧学校环境建设提升工程

      升级改造中小学校园网络系统,实现所有学校(含教学点)带宽接入速率不低于200M且农村学校班均带宽接入速率达到5M以上、城镇学校达到10M以上,鼓励光纤入班。实现学校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网络安全制度及管理体系,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实现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控全覆盖。

      (二)智慧教学应用普及工程

      以省市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好已建的备课系统、教研系统、智慧课堂系统、学业评价系统。推进县(市)区智慧课堂示范性应用系统建设,按计划逐步扩大中小学智慧课堂覆盖面。继续举办高中智慧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实现普通高中全覆盖并向小学和初中延伸,同时收集智慧课堂优秀应用案例,拓展智慧课堂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平台、智能终端,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落实区域同上优质网上示范课行动计划,促进学习方式灵活化。提升网络空间人人通应用水平,遴选市级标杆教师网络空间和网络空间特色应用学校。

      应用省级自主学习系统,创设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条件,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等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汇聚、智能推送、精确查找等,实现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结合新课改新高考要求,应用安徽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各普通高中研究制定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

      (三)乡村学校扶智攻坚工程

      充分利用好已建的在线课堂系统实施线上帮扶,提高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好县(市)区间教育帮扶结对。分两年建设农村教学点智慧课堂。2021年,少于20个教学点的县(市)全部完成智慧课堂建设,其他县(市)完成50%;2022年,实现所有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

      (四)教育综合治理工程

      以省教育管理平台和市教育云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智慧校园门户基础服务系统,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服务,安全、便捷地获取各类资源。

      依托市教育云平台部署的29个管理模块,优化教务管理、校务管理、教师评价、电子档案等。面向全市扎实推进智慧学校管理模块应用,基本形成学校管理数字化。

      利用好国家系统和省级各项管理系统,同时,充分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为破解区域教育发展难题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报名系统”、“师德考核系统”、“民办教育信息系统”、“装备管理系统”等,逐步完善系统功能,并推进应用。

      (五)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以“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创设“管理人员懂、学科教师会、技术骨干精”的良好环境。落实“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和乡村教师信息素养专项提升计划,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培训试点(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2019年,选择3个县区部分学校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全员培训试点,2020年区域内全面推广;2020年,其余9个县区选择部分学校试点,2021年全面推广。到2022年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培训达100%。

      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利用市教育云平台搭建各类评比平台,举办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学术作品评比、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教师个人空间评比、微课大赛、乡村教师教学信息化应用评比、一师一优课等,并指导学校、县区开展活动。

      注重信息素养与学习方式的创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开展科技创新、信息学、电脑机器人、电脑制作等各类活动;围绕跨学科融合、课程建设开发、学习空间建没和种子教师培养等开展STEAM教育。

      (六)五育并举推进工程

      充分利用省、市平台建设的德育、智育、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类等课程资源,开展网上阅读及专题教育活动等,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支持。设立“家校共育”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素质教育基地与家校共育的监测。设立“名班主任”工作平台,发挥班主任工作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解决“三点半”难题,落实课后服务管理系统的常态化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市教育云平台的“午间视频”、“智慧课堂”实现课后自主学习,鼓励教师依据课堂采集、分析的“大数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在课后向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教室等,促进学生兴趣养成和特长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建设合肥市中小学立德树人工作情况监测与评价系统,面向学生和学校两个主体,整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全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全市小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实验等,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水平的提升,推动我市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七)教育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

      深化市教育云平台应用,基于市教育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合肥市教育数据应用系统,扩大数据应用采集端覆盖,依托教育大数据基础能力平台充分汇聚教育资源大数据、智慧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学业评价大数据等核心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为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提供数据支撑。试点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应用,探索“盘点数据资源,规范数据资产,发挥数据价值”的应用目标,促进教育大数据应用创新。

      (八)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加强市、县、校三级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力量的建设,培养和任用懂技术、懂教学、懂管理的复合型教育技术人才。各县(市)区要将运维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通过公开招投标购买运维服务,保障信息化设备和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各中小学校原则上不再建设中心机房,鼓励采用购买服务、申请市政务云资源等方式,提高专业服务质量,提高网络安全保障,降低维护成本。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资金统筹等作用,形成多级统筹、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市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智慧学校建设的政策制定、规划管理、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受教育对象确定智慧学校建设方法和步骤。各县(市)区成立协调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规划,报市教育局批准后分阶段、分步骤抓好各项工作的协调实施。各学校设立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工作组,落实推进本校智慧学校建设。

      (二)技术保障。依据国家教育行业标准、《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发API接口规范》和《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等规范要求,依托省级两平台和市教育云平台,构建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汇聚、统一资源管理的智慧学校基础服务平台。各地重点做好省级两平台、市教育云平台在本地落地应用,对已建的地方信息化平台或管理系统,要主动与省、市平台做好对接,实现系统互联、数据互通。各地各校在制定相关招标文件和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时,要严格落实“五统一”的要求,严禁自行其是、各自为战,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三)资金保障。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建设、分级分担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教育相关项目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政企合作。市级财政主要保障智慧学校市级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持,县(市)区政府保障所属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依法依规通过公开招标、竞争谈判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吸引和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和参与智慧学校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软件服务、管理服务以及个性化资源建设服务,实现协同推进。

      (四)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智慧学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导体系,制定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方案,按需配置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对关键领域做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提高风险隐患的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加强考试网上巡查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建立网上行为自律机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规范师生上网行为,构建安全网络、绿色网络、诚信网络。

      (五)绩效评估。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规划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年度结束后开展绩效评估。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智慧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县(市)区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指标,市教育局将对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市管学校开展智慧学校建设过程性评估,督导考核结果将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促进智慧学校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文件下载:合肥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年).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