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瑶海区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1-06 17:35  信息来源: 瑶海区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
    【字体:  

                       政

     

                             ——202116日在合肥市瑶海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瑶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遇特大汛情的严重冲击,团结带领百万瑶海人民,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6亿元,同比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7亿元,同比增长1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亿元,同比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32元,增长5.2%

    ——过去一年,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面对区域内老旧“三无”小区多、公共场所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等困难挑战,在全市率先对644个住宅小区(城中村)实施封闭管理和包保责任制。实行“卡长”负责制,共设置卡点672处,明确卡长536人。出台小区联防联控十九条,变“三无”小区为有人员、有防控、有保障的“三有”小区。成立白马服装城、百大周谷堆批发市场、合肥火车站专项工作组,组建29支应急小分队,坚持24小时巡查不间断全面做好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防控工作。仅用25天全区实现无新增确诊病例、27天转为低风险地区、46天确诊病例清零。同时,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兑现各类政策资金6648.97万元、惠及企业1382家。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圆满完成乌克兰包机入境人员转运安置、百大周谷堆冷链食品风险排查等疫情防控任务,充分展现了瑶海精神瑶海担当

    ——过去一年,我们枕戈待旦、慎终如始,抗击特大汛情取得重大胜利。汛情百年未遇突破历史极值,瑶海地处区主要河流中下游防汛形势极其严峻。我们以最大决心、最快速度、最担当,启动防汛抢险综合应急预案,落实各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区共建立31支、710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排除内涝转移安置人员及时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息3.5万余条,出动抗洪抢险人员2.3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46人。汛情期间,未出现漫堤破堤,未出现人员伤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未受大的影响。派出专门队伍,日夜奋战30全面完成长江无为大堤瑶海责任段防汛任务,为全省防汛大局做出瑶海贡献。

    ——过去一年,我们锁定目标、砥砺前行经济发展逆势上扬。面对疫情、汛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通过转型发展“十件大事”[2],开展“三大会战”百日攻坚行动[3],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全年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一季度严重下挫、二季度强势反弹、三季度基本转正、四季度紧追目标态势。与上半年相比,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指标分别提升59.510.3百分点。列入市“大新专”项目161个,完成投资142.88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全年新增27家,累计总数51家。召开政银企对接会12,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17.57亿元。修订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兑现各类奖补资金7800余万元。加快“一谷三基地”[4]建设,猪八戒网、云海量子、中国电子等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落地运营。盒子健康全球首发新冠病毒灭活口罩,成为全省唯一量产医用N95口罩生产基地。长江180艺术街区作为安徽第一个工业改造试点项目,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全力推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全省首家短视频直播基地落户瑶海。开展“汽车惠购节”、“品味瑶海乐享美食”等主题促销活动,有力拉动消费增长。连续三年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赛事,创新引领理念深入人心。

    ——过去一年,我们凝心聚力乘势而为,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提级提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是瑶海振兴的最大机遇,作为省市直接推动的一区四级[5]之一各项建设全面提级提速。建立定期调度机制,进一步强化指挥体系、要素保障。全年完成幸福村、沈岗徐小郢等项目征迁44.23万平方米。承办全省贯彻“六稳”暨合肥东部新中心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总投资179亿元的26个项目全面启动。东部新中心规划展示馆、青年创意田园(一期)建成开放,成为东部新中心对外展示窗口裕溪路高架东延、采石路全线通车,郎溪路高架、广德路局部放行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市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合肥一中东校区、市博物馆、市儿童医院一大批市级公服项目落户瑶海。中国宝武安徽(产业)总部项目正式动工努力打造“厂区-园区-城区”产业新地标。东部新中心土地污染治理工作移交我区,马(合)钢、氯碱化工、老合钢3个地块污染治理加快实施。

    ——过去一年,我们强化调度、攻坚克难,城市建设量质齐升。坚持目标导向,以城市建设“十件大事”[6]“三大会战”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完成“三个百万”[7]目标。推进站塘C地块、红旗石材市场、铁山路等征迁项目33个,完成征迁6978户、115.96万平方米。高效推进征迁扫尾攻坚,大通路44等多个项目成功清零。在全市率先完成轨道2号线东延、6号线等项目征迁,王大郢城中村14天完成搬迁,刷新集体土地征迁瑶海速度。建成交付安拖家园、花冲家园等复建点4个、8653套、101.82万平方米。安置回迁户4485户、53.44万平方米,春节计划再安置4819户、55.84万平方米。实施政府投资类项目79个,其中完工27个、新开工14个、续建26个、竣工结算12个。淮南路等9条道路建成通车,安徽大市场停车场等21处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来安路、宋斗10条道路慢行系统完成改造。特别是作为安徽第一路的长江东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主车道元旦放行,景观综合提升正全力推进,瑶海靓丽中轴线涅槃重生成立区级龙岗开发区征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完成油坊新城二期2432户居民回迁安置,圆满解决长达15年的遗留问题。破解旧城改造资金短缺难题,龚大塘城中村等项目争取省、市资金16.67亿元。全年完成朱砖井、车桥厂等7宗、389.5土地上市,出让金总额25.25亿元。大彭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获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约1100

    ——过去一年,我们精准施策、生态优先,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204件中央、省环保督察件整改。2020年度省环保督察信访投诉件主城区最少整改完成率最高PM2.5PM10两项管控均值实现“双下降”,全年累计优良天数308天,较去年增加68天。投入13.33亿元,实施南淝河调蓄池、二十埠河河道整治等15个水环境治理项目。完成140家大排水户雨污分流整改567处市政道路管网混接点整改全部验收销号。四条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近年来首次全面达标,生态补偿金实现由扣缴向奖励根本性转变。稳步推进重点地块土壤修复工作,完成10个地块场地调查备案。投入2.54亿元,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项目17个。新建提升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至22.98%。投入7655万元,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点586查处违法建设1220处,拆除5.3万平方米。

    ——过去一年,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瑶海换道超车。成立区重点项目服务管理中心,加大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力度。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制定出台《瑶海区国有企业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进一步理顺区属企业责权利关系,更名成立区产业投资公司,复兴公司独立运营。引导国有资本投向新兴技术和民生服务领域,国资参股旭东一家公司产值实现6.5亿元,与中国系统合资成立安徽中电数字科技,云海量子进入合肥市首批量子产业企业名单。探索产学研”结合发展新路径,与中科大先研院合作建设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院。大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出台《瑶海区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瑶海区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和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加强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移交9218人。全区社区优化整合至66个。举办合肥瑶海(重庆)信息数据产业对接会、长三角服装产业一体化高峰论坛等9场大型招商活动,新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81.1亿元。罗欣药业、泛普科技、新材料等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实现招商引资总量156亿元,同比增长5.5%

    ——过去一年,我们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社会治理成效彰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对行业清源工作的统筹督导,开展殡葬行业、套路贷等专项领域整治行动,81条省级以上线索全部办结。启动“数字瑶海”工程,推动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统筹发展与安全,开展重点时段食品安全专项保障行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4万余家。组织开展电梯维保、气瓶充装等应急演练,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降幅全市最大。开展“春季固守”“皖剑-2020”等专项打传行动,重创“48930”传销组织体系,获得市级通报表彰。开展“三无”小区物业全覆盖试点工作,启动建设145个智慧平安小区。电动自行车上牌总数23万余张,率先完成任务并获得市级表扬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满意度实现“双提升”,综合指标97.02%,排名从去年全省倒数提升到合肥四城区第一

    ——过去一年,我们统筹兼顾、以人为本,人民福祉日益增进。投入12.62亿元,实施17项民生工程和为民服务“十件大事”[8],惠及群众90万人次。拨付巢湖市帮扶资金300万元,惠及783户、1791人,圆满完成区域脱贫协作帮扶任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资金8200万元,保障超21万人次。全省首个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建成运营,入驻企业75家,接待农民工33万人次。新增就业1.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建设4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项目,七里站街道荣获全国智慧养老示范街道。成立基层治理学院,举办瑶海区首届社区微公益创投大赛。落实社保接续政策,2675名退役士兵社会保险补缴工作全部完成。投入1.61亿元,建设瑶海湾、春晖里等17所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成立铜幼等5个幼教集团。被教育部评为安徽省唯一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三十八中(本部)获评全国文明校园。提升瑶海大剧院、14城市阅读空间服务水平,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建成11处社会化足球场地,推动群众文化、群众体育发展。全省首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首个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在瑶海挂牌。

    ——过去一年,我们优化服务、提升效能,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坚持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政府工作,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4件、政协委员提案117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相关要求,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强对重点领域、项目、资金、环节的审计监督,持续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狠抓政府效能建设,建立“日清周报月结”制度,对47项重点工作开展督查问效。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深化“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开展政策宣讲会70余场。全面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体系、重大行政风险点排查防控机制、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完成“七五”普法,法治政府市级考核实现“四连冠”,被司法部授予政府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

    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胜利收官。回首过去的五年,我们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全区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12345”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中国服装商贸名城、中国纺织服装流通转型升级特别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预计与“十二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0.4亿元,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4.7%,年均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4亿元,年均增长6.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846元,年均增长8%

    这五年,是奋力抢抓机遇,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扬帆起航的五年成立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完成《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和13个专项规划编制。累计实施32个征迁项目,完成征迁面积306.3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裕兴家园、东城新海苑等6个复建点、142.44万平方米,龙岗路、大众路等20余条主次干道建成通车。合肥钢铁厂工业遗产项目获批“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称号,马(合)钢厂区资产完成拆除,从工业生活秀带转变大幕拉开

    这五年,是加快转型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瑶海老工业区转型发展作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受到省政府激励表彰,改造试点范围由13.29平方公里扩大到29.82平方公里,海光汽配、中龙混凝土等82家企业完成搬迁改造。打造“中国网谷”品牌,实施“一谷三基地”产业布局,物联网科技产业园获批长三角区域首个G60产业合作示范园。中清能统一二维码、瑞锦医疗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瑶海,客来福家居、银山棉麻等4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打造站前路“安徽时尚街区”,天香家具城、中州家具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完成升级改造,5条特色商业街区获省市认定。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称号,累计登记市场主体11.83万户,年均增长18.51%

    这五年,是完善城市功能,城区形象提质提的五年。全区累计完成征迁633.95万平方米,连续四年征迁总量突破“百万”平方米。建设明皇家园、襄河家园等35个安置房项目,共4.04万套、459.9万平方米,已交付18个项目,共2.09万套、260.29万平方米。保障商合杭高铁、上海路等67个市级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建成通车凤阳东路、戚继光路等113条道路、192.64公里。“一环两横两纵”[9]快速路网、“五横八纵”[10]主干路网基本成型。出让土地31宗,面积2087亩,出让金总额240.74亿元。投入14亿元,实施华业苑、银屏花园等83个老旧小区整治,跃进巷等32条老旧小街巷、大通路等22条道路慢行系统完成改造。

    这五年,是不断开拓创新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的五年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降费及政策性退税16.59亿元。全省首创“一窗通办+主题服务”基层政务新模式,建成全省首家“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六类行政权力事项行政审批平均承诺时限减少至2.33天,位列四城区第一。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预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3%。成功举办第六届国际标准年度会议、“物联瑶海、健康中国”等招商推介会,深圳尚荣、银通物联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瑶海,招商引资总量年均增长10%

    这五年,是践行绿色发展,环境整治持续发力的五年全市率先落实河长制“五项机制”[11],实施岸线改造、末端截污等水环境治理项目20个。整治重点入河排口35个,排查市政排水管网705公里、新建雨污水管网19.89公里,南淝河及四条支流水质全面达标。建立园林绿化基本数据库,累计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项目66个,完成花冲公园升级改造并对外开放。新建街头游园、花境130处,新建提升绿化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创建节水型单位145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全面开展餐饮油烟整治,1415家餐饮户全部完成整改。瑶海子站、三里街子站PM2.5PM10管控均值连年实现“双下降”。

    这五年,是彰显公平正义,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五年划分596个基础网格,建成推广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网格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响全市“扫黑除恶”第一枪。黄赌警情由2017年的超过10000年的1754,降幅全市第一。投入4696万元,建设“天网”瑶海支网工程,四类可防性案件年均下降10.9%。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工作常态化机制,调解案件3.54万件,成功率98.1%。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市率先完成校园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建设。巩固打击传销成果,被评为全市“无传销城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十三五”期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这五年,是兜牢保障底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累计投入17.6亿元,实施民生工程项目107个。发放低保、医保等各类资金2.7亿元,惠及435万人次。投入1.8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万个。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66个、社区养老助餐服务机构51个。投入3000余万元,完成19家菜市场提档升级。投入22.19亿元,新建、改扩建三十八中东校、东风小学等64所中小学幼儿园,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分别从11.29%53.4%提升至50.2%86%。建成开放瑶海图书城、瑶海全民健身中心184个全民健身场所,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千余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五年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民防、消防、科普、地方志、防震减灾、节能、粮食、供销等工作实现新提升,慈善、档案、保密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年人、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各位代表!

    五年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矢志奋斗,用真抓实干抢抓机遇,用埋头苦干加快发展,用科学巧干破解难题,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成绩来之不易,凝结着智慧和汗水,见证着责任和奉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瑶海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公安干警以及关心支持瑶海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的瑶海正处在转型的攻坚期、矛盾的多发期、压力的叠加期,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动力不足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区情。二是城市建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常态化管理不到位,城区面貌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三是民生事业发展不充分,居民操心事烦心事仍然较多。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四是转型压力叠加,社会矛盾多发,社会治理能力亟待提升,拆迁领域和房地产领域信访量较大。对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十四五”期间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纵深推进“12345”发展战略,加强数字引领,加快推进城区面貌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群众幸福感提升“三大任务”,强力实施城市能级、产业动能、社会治理能力、服务效能提升“四大工程”,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东部崛起新引擎、合肥新兴增长极,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瑶海篇章。

    “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坚持产业立区遵循“速度赶超全市、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要求,奋力跨上千亿元GDP新台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大跃升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中争先进位。增强创新能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做大体量、提升质量,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二、三产业结构优化到2575,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区。

    改革开放大突破以东部新中心、“一谷三基地”为主平台,深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物联网)建设,积极承接沪苏浙中心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我市与长三角“深度合作”的排头兵。

    城区文明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发展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进步。源头防治成效显著,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全局性的胜利,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打造美丽瑶海新样板。

    民生福祉大增进。民生问题得到切实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治理效能大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应急处突能力显著增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瑶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环境、释放潜能,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东部崛起新引擎、合肥新兴增长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打造合肥东向发展桥头堡“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始终坚持产业立区不动摇,通过实施产业发展“11332”工程[12]确保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元新台阶。建筑业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实现总产值超1000亿。持续推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金融商贸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打响中国网谷品牌“一谷三基地”成为瑶海产业振兴加速器加快建设“数字瑶海、智慧新城”,争创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链条,实现产值300亿元依托合肥工业文明长廊、青年创意田园等特色载体,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亮点,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全国一流商务政务服务区。

    (二)坚定信心、凝聚合力,推动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按照中心城区定位,全力打造最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双创中心、青年中心、东部中心。做好生态环境修复,完成马(合)钢、氯碱化工、老合钢3个地块污染土壤治理建成核心区双“π”水系、南淝河青年港湾等城市景观全面完成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范围内的旧改工作,基本完成城市更新。建成滨河路、障山路城市主次干道建设轨道6号线,交通设施全面提升。逐步完善公服体系,合肥一中东校区、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博物馆、儿童医院等市级重点公服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工业文明长廊建设全面实施,完成高炉区防腐除锈和活化利用工程,工业遗址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一座宜居宜业的东部新城雄姿初现。

    (三)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加快推进城区面貌改善围绕“建精品城市、筑魅力瑶海”目标,构建“优质均等、功能完备、利用高效”的城市生活服务体系。聚焦“以路为带”“以河为线”,大力推动沿路沿河片区改造,建成交付裕兴家园、广德家园等复建点20以上。实施151个老旧小区整治,实现全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对全区现有124处、437万平方米棚户区、城中村实施改造,力争全面消除D级危楼。加快推进包公大道、广德路等重点路桥项目,区内道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7.4公里。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体制,空气优良天数逐年提升。深入推进“美丽河流”建设,区域内四条主要河流水质持续达标。新增、修复湿地645亩,建设、提升游园公园38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至30%以上。

    (四)健全体系、精准发力,实现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智慧+康养”模式,打造融合式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品牌。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持续优化教育布局,建设中小学27所、幼儿园66所。推进“健康瑶海”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单位,创建一批A级景区。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实现全区住宅小区、零散楼栋全覆盖。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推广“互联网+食品”监管模式,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强化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市、区级督办路段治理率达100%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纵深推进“12345”发展战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夙夜在公、风雨无阻,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东部崛起新引擎、合肥新兴增长极,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产业立区,着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兴,则经济兴。我们将围绕五大主导产业“一谷三基地”为重要载体,做优做强实体经济,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制定出台加快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发挥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院牵引作用,不断提升“中国网谷”影响力。推进“数字瑶海”一期建设,依托中国电子、泛普科技等重点企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巩固建筑业产业领先地位,谋划产值超千亿级建筑业产业集群。推进都市科技产业园三期、安徽尚荣智慧医疗产业园二期罗欣药业科技产业园建设,支持银通物联、盒子健康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引进金融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3家以上,力争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备案阶段。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持续推进安徽时尚街区提档升级。支持短视频直播基地发展。打造长江180艺术街区二期、龙湖天璞等一批文创基地,实现文创产业发展“到线”。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清单制,强化区项目办牵头抓总作用。分门别类建立项目责任清单,加大统筹调度力度,用足用活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全国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示范区新一轮政策支持,加快推进老工业企业关停并转等7大类工作,力争提前完成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年完成不少于5较大工业地块收储上市。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青年创意田园二期等政府专项债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省、市级特色小镇,把“城市记忆”打造成“城市名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创优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高标准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推行企业开办标准化,全面落实企业开办“六个一”。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疏经活血”。修订完善企业扶持政策,提升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和营商环境。探索建立府院联动协调机制,全面提升破产办理和合同执行工作效率。

    (二)聚焦主中心定位,着力推动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2021年是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提速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我们要“担主责、争主动、谋主导”,全力推进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再现工业老区新辉煌

    加速城市改造更新。保障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力推合肥一中东校区、市博物馆、市儿童医院等“补短板”公服项目开工建设。续建月亮湾路、振兴南路等6条道路,建设滨河路、障山路等4条重点路桥和姑山路、幸福路等8条支路。推进兴城家园、红旗石材等6个复建点建设,实施老合钢东二片区等4个旧改项目。高标准建设南淝河、瑶海湾湿地等一批景观提升工程,塑造沿河片区新形象。开工建设马(合)钢工业遗存建构筑物防腐防锈工程,加快推进高炉区活化利用项目,局部成熟区域对外开放。

    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完善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片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五年实施计划,启动氯碱化工地块、马(合)钢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工程。基本完成轨道6号线龙岗路、障山路西2个站点的区块修复工作。分区域启动老合钢一厂区地块详调、健康风险评估及修复方案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其他疑似污染地块前期工作。

    加强重点项目支撑。新建续建项目59个,总投资77.2亿元。推进中国宝武安徽(产业)总部项目,老合钢片区综合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启动物联网科技产业园二期项目,加快启动区项目建设,实施工业文明长廊投资建设方案及模式,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调整深化CBD核心区方案,推动CBD核心区建设。

    (三)聚焦品质提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质量与速度齐抓,促进片区开发和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城市硬件和软件同步改善、城市功能和品位同步提升,建设美丽、精致、整洁的魅力瑶海。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按照每月都有重大项目开工、每月都有项目竣工要求,实施大建设项目117个,总投资118.55亿元。围绕、建、安、管,继续坚持“三个百万”目标不动摇,打响棚户区和城中村“歼灭战”。试行安置房开发建设模式,新建广德家园三期9个复建点、1.35万套、135万平方米。交付龙谷华庭二期、梦和苑二期等15个复建点、1.54万套、139万平方米。加快推进龙岗片区征迁安置纠偏工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保障郎溪路快速化改造、包公大道等12条道路开工建设,确保畅通二环北段、淮南路等11条道路建成通车。改造长淮新村C区、汪塘新村等32个老旧小区,全面推开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动合浦北村、幸福村等13个地块上市,加强零星地块管理使用,推动城市面貌尽快改善

    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持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七小”整治[13],强力推动违法建设治理专项行动。全面完成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朱砖井垃圾中转站改造,有效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完成长江东路景观提升,启动裕溪路等道路立面整治项目。对明光路、胜利路等道路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力整治背街小巷环境。提高交通出行、社会治理等领域数据支撑和智能化水平,全力攻坚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空气质量网格化监管,推进13个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站建设。持续深化河长制“五项机制”,建成二十埠河、小板桥河初期雨水调蓄等涉水工程。完成漕冲小区、庐东公寓等83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白龙路、窑湾路等7条市政道路管网改造。保持高压态势,全力推进环保督查等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对重污染行业执法监管,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和土壤污染状况可视化管理平台。推进书香公园、采石路绿化提升等一批园林绿化项目,新增、提升绿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至23%以上。

    (四)聚焦新发展格局,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改革决心,在知不足中激发攻坚动力,在补短板中突破发展障碍。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产业发展合作品牌,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物联网)为载体,加快物联网、大数据、5G、区块链等应用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县区和开发园区结对合作,协同建设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创新合作机制,努力在信用贷款、创业投资等领域率先实现同城化。升级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积极引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岗位职责界定、薪酬管理办法、企业发展规划等制度。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在产业培育产业引导中的积极作用。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确保企业税负只减不增。严格执行新的社会保险费率,实现企业缴费负担实质性下降。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构建交易项目全流程闭环监管联动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包容审慎的监管氛围。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谋划实施标准地改革探索建立亩均效益评价制度。

    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紧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不动摇,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完善招商工作机制,营造“局局都是招商局、人人都是招商”的良好氛围。围绕主导产业,紧盯重点地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实现新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探索设立产业基金,充分发挥“基金+”赋能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做好“强链补链”文章。依托信用和资本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投融资平台健康运转。

    (五)聚焦共治共享,着力建设幸福瑶海。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强民生保障。全面落实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任务。实现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60%以上。推广“互联网+智慧社区就业”模式,做大做强安徽农民工创业孵化园。推进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瑶海救助服务品牌。建设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和区级指导中心,构建覆盖全区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完成“两站一中心”[14]标准化建设。巩固拓展扶贫成果,积极探索城乡低收入人群的有效帮扶机制。严格落实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和紧急使用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建设高亮路小学、嘉山路幼儿园等27所中小学幼儿园,保障合肥五中和平路项目建设。推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支持新安江路小学、裕溪路学校等6所中小学创建新优质学校。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深入实施三名工程[15]加强教育人才培养。实现社居委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区。加快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提质扩面,现有模式拓展到铜陵路、七里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举办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届“梨园风采展”戏曲展演等文体活动。推动瑶海体育馆建设,完善10分钟健身圈。推进区工人文化宫提档升级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守安全底线,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三大安全”监管,创建质量强区示范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双下降启动“八五”普法,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深入推广“四步工作法”“五微服务平台[16],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所想所盼问题优化网格1+4+N”配置模式[17],实现网格信息“一网清”。完善行业源头治理防范整治机制,进一步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持续打击传销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满意度。大力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打造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推动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人防民防、消防、防震减灾、外事侨务、科普、地方志、节能、供销、慈善、档案、保密、老年人、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六)聚焦能力提升,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科学谋划的前瞻性和精准度,着力提升履职能力,提高行政效能。

    建设法治政府。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和采纳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妥善化解行政争议。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建设廉洁政府。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廉政警示教育,不断巩固“三严三实”“三个以案”教育成果,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风清明的良好形象。加强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加大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环节监管力度。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真正把有限财力用到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建设效能政府。健全激励机制、问责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严肃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大力营造让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氛围,最大限度汇聚起抓落实促发展的“正能量”。完善政府工作目标督查考核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继续精简会议文件,坚决抵制“四风”。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精神状态、夙夜在公的工作常态、放心不下的尽责心态,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瑶海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迎难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打造活力新瑶海、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瑶海篇章而不懈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指政府财政筹集的纳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税收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和非税收入。根据省市财政部门要求,为保持我省收入统计口径与长三角地区一致,今后不再使用财政收入、地方收入概念,统一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原地方收入口径)概念表述收入。

    2.转型发展“十件大事”:是指启动长江东路高端商务总部经济带建设,推进合肥工业文明长廊保护开发,争创“中国网谷”为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安徽尚荣医疗产业园大健康产业集聚,做大做强建筑业总部经济,加快长江180艺术街区二期建设,壮大现代金融产业,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打造量子安全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

    3.“三大会战”百日攻坚行动:是指经济项目、征迁工作、政府类建设项目“三大会战”百日攻坚行动。

    4.一谷三基地:一谷是指中国网谷;三基地是指物联网科技产业园、都市科技工业园、安徽尚荣大健康产业园。

    5.一区四级:一区指骆岗中央活动区,四级包括老城中心、天鹅湖中心、东部新中心、滨湖中心等一级城市主中心,另外还有二级城市副中心、三级片区中心、四级社区中心。

    6.城市建设“十件大事”:是指加快长江东路道路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推动合肥东部新中心旧城改造项目,完成站塘城中村C地块改造项目征迁,启动龚大塘、鸭林冲涉河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打通淮南路、广德路等断头路,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推进道路慢行系统建设,实施龙岗路、和平路及裕溪路南侧绿化提升工程,实施社会化足球场地建设,加快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市级公益性项目建设。

    7.三个百万:是指项目征迁、复建点建设、居民安置均达100万平方米以上。

    8.为民服务“十件大事”:是指提升老旧小区整治管养水平,推进居民健康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落实文化馆总分馆制,培育“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实施惠民停车场项目并规范运营,提升瑶海区农民工孵化园运营水平,建设户外劳动者“幸福驿站”,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建设社区“嵌入式”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

    9.一环两横两纵:一环是指一环路;两横是指北二环/包公大道、裕溪路;两纵是指铜陵北路、郎溪路。

    10.五横八纵:五横是指临泉东路、长江东路、新安江路、瑶岗路、高亮路;八纵是指新蚌埠路、胜利路、当涂北路、采石路、广德路、龙岗路、钟油坊路、大众路。

    11.河长制“五项机制”:是指常态巡查机制、常态水质监测机制、工程汇总责任划分机制、与市直业务部门工作对接机制、河长检查督办及问责机制。

    12.产业发展“11332”工程:是指到“十四五”末,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金融商贸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13.“七小”整治:是指开展小单车、小区、小街巷、小犬只、小广告、小报亭、小行为七项专项整治。

    14.两站一中心:是指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中心、街镇开发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

    15.“三名”工程:是指培育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工程。

    16.“四步工作法”“五微服务平台”:四步工作法是指“基层出题、部门答题、联动解题、群众评分”工作机制。五微服务平台是指民生“微实事”、圆梦“微心愿”、志愿“微团队”、公益“微创投”、治理“微网格”的服务平台。

    17.网格“1+4+N”配置模式:是指“一长四员(网格长+执法队员、社区民警、物业人员、信息员)+社会力量”的工作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