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瑶海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合肥市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 2011-04-11 08:53  信息来源: 瑶海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瑶政〔2011〕10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大兴镇人民政府,龙岗开发区,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合肥市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区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合肥市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政府

    ○一一年四月

     

     

    合肥市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  “十一五”回顾……………………………………5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8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10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10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11

    第三节  “十二五”发展主要指标…………………………12

    第四章  “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14

    第一节  加快一改一建,构建和谐人居……………………14

    第二节  突出三产兴区,实现一转一变……………………15

    第三节  加强社区建设,创建和谐社会……………………18

    第四节  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对外开放……………………19

    第五节  扩大民生工程,发展社会事业……………………21

    第五章  “十二五”发展保障措施…………………………26

    第一节  加大组织保障力度…………………………………26

    第二节  增强财政支付能力…………………………………26

    第三节  完善推进协调机制…………………………………27

    第四节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27

    第五节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27

    第六节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28

    第七节  建设信息服务系统…………………………………28

     

     

     

     

    附件:1、瑶海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分布图

          2、瑶海区“十二五”规划重点道路分布图

          3、瑶海区“十二五”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图

     

     

     

     

     

     

     

     

     

     

     

    第一章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瑶海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令人鼓舞。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和增速在全市的位次均有不同程度前移。预计到“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80.5亿元的基础上增加到217.7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2%。财政收入在2005年2.25亿元的基础上增加到7.72亿元,翻了一番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1.36亿元增加到5.37亿元,翻了近两番。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2.3亿元,是“十五”的5.2倍,年均增长49.9%;其中工业性投资307.8亿元,年均增长69.9%。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0.88:38.35:60.77调整为2010年的0.7:46.2:53.1。

    二、城区面貌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城区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基础设施投资131.5亿元,是“十五”的3倍多。改扩建道路43条约100公里,修建桥梁7座,改造小街巷44条,铺设排污管网16.5公里,疏浚治理河道18.3公里;新增园林绿地128.5万平方米,新增市级生态林934.3亩,新增绿色长廊102.1公里,森林覆盖率由9.7%提升到11%,人均公共绿地从8.56平方米增加到9.42平方米。新开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达100%。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一五”以来,坚持拓宽开放领域,全面提高开放质量,结合承接产业转移,积极融入长三角,重点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紧密合作,累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60个,其中外资项目14个。“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招商引资总量490.8亿元,其中市外资金463.4亿元,年均增长45.9%,利用境外资金4亿美元,年均增长33%。到2010年底,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分别为6987家和2.2万户,非公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70%以上。

    四、民生和社会事业成效显著。“十一五” 期间,累计投入资金2.08亿元,其中区级财政配套资金6695万元,完成民生工程633个。累计建设保障性住42000平方米。五年累计新增就业66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充分就业社区”达50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目标。参加城镇居民医保达47万人次,被征地农民养老得到有效保障。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企业退休人员100%社会化管理。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升,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改善。2010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51元,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48元,年均增长10%。科学调整教育布局,合

    理整合教育资源,以分段组团和块状集约两种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7.5平方公里的合肥职教城基本建成。有序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初步建成功能较为完备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获得和巩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示范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等2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平稳完成两次区划调整,按照“大部制”要求,实施党政机构改革,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行公务员公开考试录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任前公示制度,大力加强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公务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清理规范性文件67件,废止和失效13件,区级行政审批项目由211项精减为65项,非行政性审批由17项减为14项。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建设,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平安瑶海”创建阶段性成果显著。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层面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世界经济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经济已成为发展主题。国际环境绿色复苏、合作创新。

    从国内层面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到了必须“加快”之时,全国各地都相继在国家争取到产业和区域性政策,竞相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优先发展、转型发展的认识到位,目标清晰,行动坚决。国内形势催人奋进、形势逼人。

    从省市层面看。在宏观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之际,省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明确一系列推进机制,进而形成十分难得的政策叠加效应,有利于更多、更好的产业、资本和人才向合肥汇聚。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合肥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让世人瞩目,为“十二五”时期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市政策逐浪推进、引领发展。

    从区域层面看。“十一五”以来,全区上下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新气势、新精神,紧扣“科学发展、进位争先”主题,锐意进取,奋力前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成效显著,“一年一个样”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增长,在新的区划后,瑶海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后发优势更加明显,发展潜力更加巨大。瑶海速度振奋人心、鼓舞干劲。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兄弟城区相比,仍有一些主要问题和因素制约区域加快发展。一是综合实力依然较弱。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依然偏小,产业集群度不高,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带动能力较弱二是城市功能相对落后旧城改造任务艰巨,工作量占全市一半以上,城市配套功能普遍较弱,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任务繁重三是社会事业基础较为薄弱。作为合肥市的老城区和老工业基地,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相对缺乏,落后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需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还很多此外,受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未来五年进位争先、重任在肩。

    综观全局,“十二五” 期间,既赶上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客观的严峻挑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勇于创新,敢于改革,努力实现瑶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第三章“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进位争先”为目标,“全面转型、快速崛起、兴区富民”为主线,筑牢“多快好省、和谐稳定”的发展理念,突出“一改一建、一转一变”的发展重点,奋力建设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新瑶海。

    二、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全面转型”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区面貌的发展变样,实现功能业态的全面完善,实现民计民生的显著改善。

    坚持快速发展原则。始终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好中求快,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综合发展水平“进位争先”。

    坚持开放发展原则。遵吸引增量为主提升存量为辅的基本路径,始终坚持目光向外、扩大开放,引进整合各类资本、要素进一步创新思路,“海纳百川”的气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总体要求,着眼于富民、惠民、安民,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通过民生的切实改善,使瑶海人民更加幸福,推动瑶海朝着富民、兴区、稳定、和谐的方向不断迈进。

    坚持特色发展原则。突出区域特色,充分发挥瑶海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重点在旧城改造、服务业两大领域实现新跨越。突出错位发展,充分借助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资源,加快区域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实施重点突破。突出绿色发展,坚持资源低消耗、环境低污染、成本低投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统筹发展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到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挖内力发展和借外力发展的关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突出加快发展,着力推进,攻坚克难,确保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

    城区面貌根本改观。基本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不断拓展城市建设新空间。

    三产兴区取得突破。进入安徽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商务商贸、总部经济、文化休闲、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突出,大东门高档商务区、大兴城市副中心、火车站商贸服务业集聚区、龙岗商贸商居区、城区中部综合特色街区等五大特色片区基本形成,实现服务业收入3000亿元以上。

    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完成城市化进程,完成农村工作向社区工作转变,完成农民身份和保障向市民转变,完成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的生产方式向多元化收入方式转变。

    基本建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体、内河航运为补充的现代交通枢纽区,以功能完善、生态和谐、环境优美、民风质朴为代表的现代生态生活居住区,以全国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区、国家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省平安社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文明示范区。

    2020年,争创全省十佳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实现服务业收入6000亿元以上。届时,瑶海的天更蓝、水更清,路网宽阔、大道成荫,高楼林立、开门见绿,一个集商务居住、文化休闲、环境和谐为一体的现代化新瑶海初步建成。再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国家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

    第三节  “十二五”发展主要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奋斗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

    招商引资年均增长22%以上;其中,外资年均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

    二、社会发展指标

    城镇化率达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6.7万个;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

    三、人民生活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

    人均期望寿命达合肥市平均水平。

    四、生态环境指标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5%,年均增加0.6%左右;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98%,年均增加0.6%左右;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COD排放强度≤1.2千克,年均下降15%左右。

     

     类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实绩

    “十二五”目标

    指标

    属性

    总量

    年均增速(%)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17.7

    18

    预期性

    财政收入

    亿元

    7.72

    24以上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

    亿元

    1042.3

    26

    预期性

    招商引资总量(5年累计)

    亿元

    490.8

    22以上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5年累计)

    亿美元

    4

    12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5

    15

    预期性

    社会发展

    城镇化率

    %

    83.8

    100

    导向性

    新增就业岗位(5年累计)

    万个

    6.65

    6.7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以内

    4.3以内

    预期性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051

    14.8

    预期性

    生态环境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0.6%左右

    约束性

    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

    %

     

    0.6%左右

    约束性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COD排放强度

    千克

     

    -15%左右

    约束性

    瑶海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四章   “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

    第一节  加快一改一建,构建和谐人居

    以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为宗旨,把旧城改造作为头号民生工程,通过旧城改造,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加快解决 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以道路建设为重点,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努力形成“城区赢得发展、百姓得到实惠、社会共创和谐”的局面。

    一、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坚持“拆、改、建”并举,以惠民、安民、便民为本,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的模式,对全区棚户区、城中村按规划、计划逐步实施改造,着力改善城市低收入者和居民的居住条件。坚持旧城改造与服务业、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旧城改造,突出提升商务商贸服务业档次、创建总部经济基地、增加文化休闲场所、拓展现代物流产业、完善社会事业建设。力争3-5年基本完成全区旧城改造任务,显著改善城市面貌。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旧城改造,全面完成区域内主干道的改扩建,打通重点道路的断头路,完善区域内支路网建设,努力构建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体系。全面完成胜利路高架、铜陵路高架和轻轨建设,全面完成6横6纵主干道的东扩和南北畅通,重点建设临泉东路、新安江路东延、淮南路、和平路东段、龙岗路、大众路、郎溪路、采石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基本形成空中、地下立体交通系统。积极创造条件,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相适应的供水、供电、供热和城市公共交通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到“十二五”末,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全面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

    三、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完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监督考评体系,坚持城乡一体化城市管理格局,把城市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和从业人员的管理。逐步建成完善的城市防洪防涝体系,使城区防洪标准逐年提高。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增强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等市场监管,确保城区居民生活生产安全。

    四、优化城区人居生态环境。规范环境卫生管理,提高综合环境发展水平。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改革生活垃圾收运模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大力实施主题公园、道路景观、特色街巷和街头绿地等绿化工程,全面打造美化亮化的城市形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环境保护意识。“十二五”末,树立一批生命质量先进、生活空间洁净、生存环境恬静的生态人居典范,全面构建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都市居住区。

    第二节  突出三产兴区,实现一转一变

    坚持开放的理念,实施区域产业快速转型,以现有服务业为基础,以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以商务商贸、总部经济、文化休闲和现代物流四大产业为主导,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初步建成结构合理、整体协调、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提高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最终实现在转型中全面发展

    一、打造大东门千亿级高档商务区。依托火车南站、坝上街等旧城改造,结合轻轨建设,重点形成坝上街城市综合体、胜利路高端商务轴心街、长江东大街总部经济街、沿河路特色休闲街等“一核三线”的总体布局。到“十二五”末,把大东门地区打造成集聚度高、辐射力强的高档商务区和“安徽服务业新地标”,力争实现服务业收入1000亿元。

    二、建设大兴千亿级城市副中心。按照城市副中心的标准建设大兴镇区域,引进重大项目特别是服务业项目、城市综合体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配套服务功能,以现代物流为引领,搭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合肥瑶海物流园区建设,初步建成中国合肥(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服务业收入1000亿元。

    三、发展火车站千亿级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现有服务业商圈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挖掘潜力,合理配置,重点建设安徽白马名品城、信地·城市广场、胜利广场欢乐城等项目,积极吸引知名商贸企业进驻。重点扶持知名品牌服务业龙头企业,巩固和完善现有服务业良好氛围,力争商贸服务业取得新提升。以消费性服务业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安徽大市场、中州家具市场、安徽国际汽车城等大型市场的服务能级,引入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超市卖场,提升商贸、购物、休闲、居住服务功能,完善提高站前路“安徽服饰第一街”和临泉路服务业轴心街区功能。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服务业收入1000亿元

    四、提升龙岗商贸商居区。因地制宜,整合优势资源,以商居为中心,以完善配套设施为突破,整体改造升级以长江东路为主轴、临泉东路和新安江路为两翼的现有商贸商居区域档次;加速建设新都市商业中心和集星级酒店、文化休闲、商务公寓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继续做强商贸服务业,做精房地产业,努力将龙岗开发区打造成特色显著、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商贸商居区。

    五、打造城区中部综合特色街区。以华贝厂玻璃厂改造为先导,以海西财富广场、鲁创大厦和宝业·东城广场项目建设为突破,结合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强化特色,科学布局,引进名品名牌,全力打造长江东路商业街、长江东大街总部商务街、和平路文化创意产业街和铜陵路居民服务商业街等特色街。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发展品牌社区服务为重点,将社区服务业发展与居民休闲、购物、娱乐、保健、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六、大力提升专业市场。合理引导,规范管理,整合现有优势市场资源,大力提升专业市场的水平和档次,把传统专业市场做成精品化市场;加强和巩固建筑与装饰材料、汽车整车与配件销售、家具销售、工程机械与农机销售、古玩字画与休闲等专业市场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发挥品牌效应,努力提高专业市场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

    七、转型发展传统产业。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有效化解各项制约工业发展的因素,全面实现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传统钢铁、建材、造纸和家具等现有产业。重视现有中小企业的服务,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紧紧抓住转型发展和旧城改造重大机遇,积极引进培育壮大建安产业。大力推进低碳、清洁生产,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第三节  加强社区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突出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完善社区组织体系,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加强社区基础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以贴近居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一、全面完成城市化进程。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坚持把农民变市民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保障制度,让农民城市化后同等享受各种福利和待遇,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引导和鼓励农民城市化后自主创业,加强农民城市化后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适应城市化需要。加快村居综合整治,完成农村工作向社区工作转变。抓好农村道路、水电、通讯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十二五”末,实现城镇化率100%

    二、创建国家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加强社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扎实开展标准化社区建设,加大社区硬件设施投入,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活动条件,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力争全区80%以上社区达到标准化水平。加强社区服务工作建设。针对社区内不同层次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延伸服务内涵,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重点加强“为民、利民、便民”的基础性服务,增强群众满意度。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提升综合业务水平,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提高为社区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社区老龄工作。大力营造浓厚的尊老爱老敬老氛围,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精神面貌、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依托辖区内现有民办养老机构基础,大力扶持、培养民办养老机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省内品牌,力争在“十二五”期内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

    第四节  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对外开放

    围绕消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建设开放的现代化新瑶海。

    一、深化政府效能建设。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改革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履行职责,筑牢家园意识,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政府和法制政府。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运行方式,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让权力的运行更加合法高效、阳光透明。进一步优化机会公平、起点公平的制度环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按照“大统筹”的思路,整合资源,落实责任,汇聚力量,努力建设平安瑶海、法治瑶海、和谐瑶海。

    二、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思路,大胆推进,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真正让资产运作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深化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强化对外开放力度和质量。遵循以吸引增量为主、以提升存量为辅的基本路径,始终坚持目光向外、扩大开放,引进整合各类资本、要素,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规模。探索公共基础设施和旧城改造等领域的新型融资方式吸收各类资本,鼓励、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立足区域实际、产业特点、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以及商会、民企、央企的对接合作,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招商方式,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的招商工作体系,力争在商务商贸、总部经济、文化休闲、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和房地产开发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招商有较大突破,努力提升瑶海区的城市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十二五”末,预计实现招商引资年均增长22%以上,其中外资年均增长12%。

    第五节  扩大民生工程,发展社会事业

    改善社会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全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财政投入,从群众最急最盼的事着手,不断扩大民生工程,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一、立足民本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抓好各项民生工程,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扎实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资金进一步向民生领域投入,积极开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项目合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积极构建平安和谐新瑶海。到“十二五”末,全区民生工程资金投入超过2亿元。

    二、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兴区富民为宗旨,以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及产业化为主线,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优化整合科技资源,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形成一批具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社区科普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

    三、继续优先发展教育体育事业。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以打造教育强区和推进体教结合为立足点,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以教育现代集群式发展为主线,实施重大教育改革和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大教育体育事业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完成和基本完成区域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全区学前教育布点建设,打造1-2所省级示范高中。关心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完善体育组织建设,实现社区体育配套,强化体教结合,建设瑶海区全民健身中心,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到“十二五”末,新建中小学9所,改扩建中小学8所,新增公办幼儿园10所,基本实现所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达到省颁标准。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9%,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9.5%。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

    四、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宗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公民的精神动力;加强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加强信用建设,进一步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主体,以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产业主体,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和特色街区,形成导向正确、业态丰富、管理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到“十二五”末,全区文化事业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市先进行列,实现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不断强化医疗卫生事业。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八项重点健康工程,整体提升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完成集卫生应急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于一体的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等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卫生事业发展和居民健康水平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明显提高。

    六、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全面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训,努力把瑶海区大学生创业园打造成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的摇篮。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创业场所,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载体,最大程度满足创业需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扩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打造一批星级退管工作示范社区和街道。实现瑶海区创业更加活跃、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七、不断提高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实施强基提质工程。控制人口总量与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并举,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组织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专项行动,全面保障妇女儿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镇所村室建设,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到“十二五”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相对合理范围。

    八、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积极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程。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协调保障残疾学生接受高级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权利。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依法推进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和创业。建立机构和居家托养相结合的贫困重度精神、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努力开创残疾人事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十二五”末,力争90%以上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得到多形式、多渠道就业。

    九、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道德意识建设,树立文明正气,提高市民素养。深入开展文明“细胞”创建活动,组织文化、科技、卫生进社区活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让更多困难群体得到救济和关怀。

     

     

     

     

     

     

     

     

     

     

     

     

     

     

    第五章  “十二五”发展保障措施

    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在“后发”的情况下,实现“进位争先”,必须要有更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必须要有更优的投资发展环境,必须要靠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制度约束和政策导向。

    第一节  加大组织保障力度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科学分解落实五年规划目标任务,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部门年度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切实抓好落实,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切实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健全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促进规划实施。建立滚动衔接机制,在组织好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加强重大战略问题的跟进研究,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

    第二节  增强财政支付能力

    制定实施公共政策,根据规划发展的实际需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运用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配置手段,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加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公共财政的保障和支付能力。

    第三节  完善推进协调机制

    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理顺目标、任务和职责的关系,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推动瑶海事业进位争先。强化服务企业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产业升级动力,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制度,全力以赴推进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积极打造瑶海经济新的支撑点。

    第四节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创新人力资源培育、管理和开发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重点建设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文化人才等人才队伍。建立人才引进流动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创新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创优人才发展环境。

    第五节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深入推进党政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各项政务服务再提速。简化政府机构工作流程,优化和简化行政审批,健全基层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强化基层单位的目标考核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六节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完善政府决策机制,依法自觉接受监督。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培养干部健康心理,提升干部专业素养。重点抓好公务员选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着力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本领。

    第七节  建设信息服务系统

    整合优化辖区现有各类信息服务资源,探索建立全区信息服务系统,全面提升城区综合信息化水平。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功能、互交式的区域信息服务体系,提升信息资源开发能力和信息普遍服务能力。提高全区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撑。

     

     

     

     

     

     

     

     

     

     

     

     

     

     

     

     

     

     

     

     

     

     

     

     

     

     

     

     

     

     

     

     

     

     

     

     

    主题词计划 规划 通知

    抄: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检察院,

    区人武部,各群团组织。

    瑶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4月11日印发

                                             共印100份

    瑶政〔2011〕10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