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瑶海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与解读】合肥市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 2016-05-04 10:02  信息来源: 瑶海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十三五是瑶海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也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安排,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经过十二五发展,瑶海区产业基础和要素条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效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瑶海区坚持全面转型、快速崛起、兴区富民主线,突出一改一建、一转一变工作重点,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亿元,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达到17.1亿元,年均增长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2亿元,年均增长22%;招商引资总量达到310亿元,年均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5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860元,年均增长10.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40元,年均增长10.6%1

    一改一建全面推进。组织实施保障房建设、市政路网、小街巷和老旧小区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学校建设、校安工程、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两园建设(都市科技工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等项目9大类。安拖东村、铁路南站等一批全市重大旧城改造项目顺利实施。行政服务、文化艺术、公共卫生三个中心基本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加快建设。铜陵路高架、裕溪路高架、郎溪路等重点项目完工,轨道交通123号线开工建设。滨河公园、二十埠河生态湿地公园、月亮湾湿地公园等项目加速推进。银屏历史生态文化街、恒通文化产业园等规划建设。开展园林绿化提升年活动,美化亮化城区形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2%

    一转一变深入实施。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获批并启动,物联网产业园、都市科技工业园规划建设,新开普物联网研发中心、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获得中央资金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白马电商园成为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区,信地商业步行街成为安徽省特色街,长江东大街中央商务区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百大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引导小而精创新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建自主品牌。安徽电信器材贸易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汇汇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安徽电信器材贸易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重点改革深入推动加快转变职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全区国有资产实现统一集中运营,资产收益年均增长20%。进一步提升融资能力,十二五期间实现融资8.57亿元。深化城区建设体制改革,建设领域六分开2全面落实,工程变更管理严格规范。推进城区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数字城管正式运行,城管议事会创新形式推广全市,合肥市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全面执行。

    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滚动实施民生工程项目134个,累计投入民生资金46.7亿元,其中直接用于民生工程支出达17.83亿元,90万人次从中受益。新建、改建和维修中小学30多所,加固校舍19万平方米。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孤儿保障制度。加强婚姻收养登记和殡葬服务管理,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科技进步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区。青少年科技创新获中国科协主席奖

    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区、街、居三级应急救助体系9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个社区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全面推进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明光路、大通路街道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20个社区成功创建市级标准化示范社区。加强地名管理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市民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瑶海区未来五年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合肥市作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双重节点城市,未来将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全市新一轮产业调整和布局优化,为瑶海提升城区功能、加快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合肥市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开放新高地、旅游文化名城,为瑶海加快发展、打造新的产业支撑创造了有利条件。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为瑶海加快赶超、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经过多年的努力,瑶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特别是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列入国家试点,合肥市相应出台了支持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政策措施,瑶海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四规合一3试点工作的推进、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先行先试,为瑶海突破发展瓶颈、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瑶海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任务繁重;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传统产业层次偏低,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人口密度高,就业压力大;创新资源不足,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短缺。

    在发展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区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奋力进取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强力推动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章       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瑶海区转型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主动融入合肥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大格局,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城区、创新创业活力城区、宜居宜业幸福城区,实现瑶海全面振兴发展,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实现我区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

    坚持创新改革,完善机制。推进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政府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释放市场活力,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坚持以规划带动项目,统筹推进瑶海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增强经济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结构。实施人才战略,实现人才资源稳步增长、人才队伍发展壮大。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提升区域竞争力。

    坚持公平公正,和谐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第二节   发展战略

    十三五时期,坚持五大战略取向:

    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围绕高成长性产业,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产提升战略。按照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要求,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培育新业态,促进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生态优先战略。坚持生态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生态园区、改善老工业区环境、提升幸福指数。推进生态建设与转变发展方式、彰显瑶海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开放合作战略。按照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总体部署,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国际人才、资本和区域外向型企业、产品的对接。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性产能合作,力争培育一批外向型跨国经营企业,打造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

    人才强区战略。把人力资源作为战略性资源,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全面提升人才集聚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促进人口红利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十三五时期,全力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城区、创新创业活力城区、宜居宜业幸福城区。

    转型发展示范城区。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等重点民生工程。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打造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转型发展示范区。

    创新创业活力城区。依托都市科技工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按照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总体部署,坚持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和电子信息产业,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城区。

    宜居宜业幸福城区。按照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定位,充分利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全国试点机遇,优化老城区功能布局。依托生态湿地环境景观资源,拓展文化创意、度假休闲、游憩娱乐、商务会展等功能,积极打造园林型生态宜居宜业幸福城区。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形成综合实力增强、创新驱动彰显、区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平安和谐的发展新局面。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达到99%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到100%。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地绿水清的发展格局。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五年累计新增就业超过6万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实现对外开放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形成引进来走出去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利用外资水平不断增长,开放合作能力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总量年均增长16%以上。

    瑶海区十三五发展主要目标

    分类

    指标名称

    单位

    预计2015

    十三五

    年均增速(%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20

    11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7.1

    11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3.1

    9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72

    15

    招商引资总量

    亿元

    310

    16

    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1.73

    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35

    12

    战略性新兴产值

    亿元

    7

    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2

    7

    三产(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271

    12

    社会发展

    城镇化率

    %

    98.5

    99

    新增就业岗位(5年累计)

    万个

    1.2

    6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3以内

    4.3以内

    人民生活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860

    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440

    11

    生态环境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90.5

    100

    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

    %

    100

    100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COD排放强度

    千克

    0.4

    完成市控指标

    第三章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按照合肥市“1331”空间布局,依法依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争取将可利用的一般农田调整为建设用地,释放城区空间资源。科学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构建一廊两心三带城市空间开发格局4,建设现代化高度发展的新型城区。

    第一节   促进产业空间集约高效

    建设和完善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着力发展都市科技工业园、物联网产业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平台,优化现代服务业和传统特色服务业空间布局。

    一、建设和完善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

    聚力建设以产城融合城区为目标、以都市科技工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为重点的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

    都市科技工业园。建设以电子信息、现代医疗为主导,集研发、展示、制造为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都市科技工业园区。

    物联网产业园。建设以物联网制造、高技术服务为主导,集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为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基地。

    二、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聚力打造六个功能相对集中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集聚发展活力。

    火车站交通商贸中心。依托区域内换乘枢纽和轨道交通,利用综合交通带来的人流量,促进周边地区商贸集聚,提档升级传统商贸,打造特色鲜明、具有更大影响力的交通枢纽核心商圈。

    大东门商业金融中心。传承坝上街百年商脉,依托大东门地铁枢纽的交通优势,加快大三角、坝上街地块开发,提升商业业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机构,建设功能完善的商业金融服务区。

    花冲创意产业中心。结合花冲公园升级改造,依托电机厂地块开发,精心谋划和打造生态文化创意的合肥新名片。加快发展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现代展示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总部经济走廊重要节点。

    和平广场政务中心。发挥现有瑶海区政务中心与和平广场辐射作用,完善政务功能及群众文化、宣传展示等配套服务,形成瑶海政务广场核心区。

    郎溪路公共服务中心。依托行政服务、文化艺术、公共卫生、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发挥郎溪路交通区位优势,以及长江东大街总部经济走廊的潜力,建立集行政服务、文化、卫生、体育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

    大众路产城融合中心。依托十中新校区、三十八中东校区优质教育资源集聚优势,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形成瑶海东部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新亮点。

    三、精心打造六个特色街

    聚力打造六个特色街,促进大众消费与精品消费相结合,实现传统特色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

    大通路美食街。以现有大通路龙虾一条街为依托,完善配套,提升形象,突出地域特色饮食文化元素,改造成大通路美食街。

    裕丰花鸟市场特色街。增强已有花鸟、苗木、奇石市场的影响力,彰显特色,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裕丰花鸟市场特色街。

    银屏历史生态文化街。改造银屏路,突出历史生态文化元素,建成银屏历史生态文化街。

    木滩特色商业街。利用南淝河滨河岸线,传承老街元素,建设木滩街码头,打造木滩特色商业街。

    清明上河民俗文化街。依托小板桥河两岸,集聚民俗文化元素,规划清明上河民俗文化街。

    和平盛世特色商业街。借助现有住宅区的建筑特色和滨河景观,塑造欧陆风情的休闲娱乐特色商业街。

    第二节   引导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加快改善区内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公共服务、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区域内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二环路以西完善提升区针对瑶海老城区,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布局,补充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区服务承载力水平。合理引导人口科学布局,降低人口密度。

    二环路以东产城融合区面向瑶海发展区,围绕瑶海湾湿地公园建设城市副中心。依托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及都市科技工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利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政策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产兴城、以城带产,科学规划建设产城融合新区。

    第三节   实现生态空间地绿水清

    加快生态绿色瑶海建设,实施绿化扩面、补缺、提质、创新工程5,构建两核三带、串点成网生态格局。建设以瑶海湾湿地公园、花冲公园为核,南淝河、二十埠河、小板桥河河道为带,道路、铁路和高压走廊为线,街头游园为点的生态网络体系。

    南淝河生态绿化带。重点打造合肥母亲河——南淝河左岸,形成生态文化休闲滨河景观。

    二十埠河生态绿化带。进一步实施环巢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善河道堤岸景观。

    小板桥河生态景观带。规划实施小板桥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塑造特色滨水景观。

    十三五期间,建成区绿地率达31%,绿化覆盖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

    第四章       搬迁改造老工业区

    全面推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十三五期间,老工业区功能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新兴产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第一节   基本完成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序实施工业企业搬迁、新产业培育发展、腾空厂区厂房设施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和社会事业发展七项任务。留足道路、公园等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用地。预留产业用地,合理规划搬迁后产业布局及居住用地。充分利用马钢(合肥)公司关停搬迁后释放的土地资源,规划建设近10个平方公里的产城一体新区。

    第二节   实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扩区

    全力争取国家、省发改委支持。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转型规划等,实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扩区。力争将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试点范围13.29平方公里扩大至50平方公里左右,使更多区域和项目享受政策叠加红利。

    第三节   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老工业区交通能力和服务水平,整合优化老工业区范围内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加强基层托养、帮扶、助残等服务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硬件设施,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相适应的供水、供电、供热和城市公共交通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第五章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

    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建筑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升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第一节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6,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细化专业分工,发展智能、绿色、安全的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区域性总部,打造具有瑶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一、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金融、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高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集聚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培育创业投资新体系。建设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型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探索设立产业引导投资基金、政策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为中小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落实金融普惠制,鼓励商业银行为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贴身、便捷、综合化、基础性金融服务。

    专栏一:金融服务业项目

    安徽省第三方支付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亿元,建设和运营智能终端研发制造、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和培训教育基地等,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文化创意业。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性服务功能,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出版、网络游戏、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数字学习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数字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加速建设花冲电机厂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力发展集工业文明传承与文化创意为一体的与现代化大城市共生共荣的低碳都市型产业。

    专栏二:文化创意业项目

    恒通文化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9983万元,建设创意办公、教育培训、艺术创作、众创空间、综合服务等功能服务区,把恒通老厂区打造成为生态型、旅游型、时尚型的文化创意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11万平方米。

    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网络批发零售业,支持传统流通企业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网络购物平台、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骨干企业。健全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信用体系,推进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

    专栏三:电子商务项目

    安徽白马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亿元,主要建设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基地、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基地等。

    二、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结合老城区完善提升和新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综合体布局,满足市民消费、休闲、娱乐、社交等多种形态高品质生活需求。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城市综合体。配套建设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和国际化写字楼等。

    专栏四:城市综合体项目

    瑶海万达广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建设集高级酒店、甲级写字楼、商务街区为一体的大型商务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

    保利·东郡城市综合体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建设高端商住综合体,国际顶级MALL、高端公馆、精英商业步行街等,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

    恒大中央广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9亿元,建设集高级酒店、商务式写字楼、高级公寓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

    信地城市广场三期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2亿元,建设顶级卖场、五星级酒店等,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

    北京华联超市改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一站式综合购物广场,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东环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约9亿元,新建高级写字楼及配套商业等,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安徽中星城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建设集高档写字楼、高级酒店、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全生活广场,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养老产业。完善健康养老产业链,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服务。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养老格局。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中西医特色康复医院,鼓励发展特色养老机构,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第二节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电子信息产业。推进物联网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建设物联网云服务中心,建立高端技术研发平台,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生态环保、食品安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疗产业。依托尚荣移动医疗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借助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专栏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都市科技工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7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等。

    物联网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5亿元,建设物联网研发基地和物联网硬件生产基地,包括启动区、服务配套区、产业支撑区及应用产业区,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生产制造。

    尚荣移动医疗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建设医用生物科技物联网产业园,集总部、信息、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基地,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

    新开普年产20万套IC卡智能终端及物联网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8亿元,建设新开普智能终端生产线、物联网研发中心大厦及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中科国泰安徽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3亿元,建设数据处理中心、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和行政中心、智能家居产品生产基地等,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上海统旭户外高亮液晶显示系统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亿元,建设年产2万套户外高亮液晶显示系统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等,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第三节   做强做实现代建筑业

    把握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依托中建四局六公司、中铁四局四公司等龙头企业,提升对外承包工程竞争力。

    创新建筑业发展理念。促进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创新工程建设体制和管理,推广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引导建材行业开展相应的技术研发、设备改造,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建材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绿色化。

    第四节   转型升级传统商贸业

    发挥汽车、家具、建材等传统商贸业优势,加快推动升级转型,助推互联网+”市场的形成。

    加强市场品牌建设。推动诚信市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品牌知名度。

    加快互联网+”市场发展。依托实体市场的客户资源,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市场服务体系。

    第六章       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按照智慧城市、海绵城市7发展理念,提升综合交通保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和改善薄弱环节,提升全区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城区交通工程。构建骨架路网,形成快速路一环(瑶海部分)两横两纵、主干路五横五纵格局。新增郎溪路、上海路、广德路、龙岗路跨南淝河通道。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推动有轨电车建设,加快BRT线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成站北广场、客运东站、滁州路、东二环站、郎溪路5个普通公交枢纽,东七里站、三十埠2个换乘枢纽。

    专栏七:道路交通项目

    快速路:一环路(瑶海部分),两横为包公大道和裕溪路高架,两纵为铜陵路高架和郎溪路(局部高架)。

    主干路:五横为临泉路、长江东路、长江东大街、和平路及高亮路,五纵为当涂路、上海路(采石路)、广德路、龙岗路及大众路。

    轨道交通:在建3条(123号线),新建2条(46号线)。

    廊道管线工程。配套建设城市供水主、次干管。完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系统。实施老旧箱涵及主排维修、清淤、加固工程及雨水出口改造。推进排水设施网格化管理,实施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河道和积涝点整治。完善再生水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人均用水指标达到300/·日,供水规模达到30万立方米/日,DN500及以上供水主干管网长度60.1公里。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再生水利用率≥30%

    专栏八:廊道管线项目

    龙岗路(裕溪路~巢湖南路)原水联络管,长2.4公里。

    大众路(长江东路~裕溪路)、淮南路(二环路~大众路)等城市供水主干管,共长10公里。

    淮南路(大众路~东风大道)、长临路(钟油坊路~东风大道)等供水次干管,共长24.3公里。

    南陵路(长江东路至裕溪路)、淮南路(天门山路至二十埠河)排水主干管,改造提升钟油坊片区排水管网,包括乐水路(广德路至天门山路)、龙岗路(月亮湾路至乐水路)、天门山路、淮南路(天门山路至二十埠河),新增排水主干管15.6公里。

    新建造纸厂泵站、桥东泵站(唐桥河泵站);扩建濉溪路立交泵站、全椒路立交泵站、当涂北路立交泵站、双河泵站、凤凰桥排涝泵站、矿机排涝泵站、池郢排涝泵站、枞阳路排涝泵站,新增排水规模81.1 m³/s(其中扩建新增20.4 m³/s)。

    淮南东路(广德路-龙岗路)、广德路(青山河路-淮南路)、龙岗路(乐水路-滨河路)、郎溪路(临泉路-牌坊路)、高亮路(龙岗路-钟油坊路)等污水主干管,共长140.2公里。

    能源保障工程。新建输变电工程,新增、改建和预控关键性输电廊道。建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基础网络。升级改造安能热电厂,增加季节性供热调峰设施,增强供热能力。十三五期间,供电能力及可靠性大幅提升,供电负荷达1170MW,负荷密度达18.87MW/km2;天然气普及率达96%,用气量达14880万立方米/年,天然气中压主干管网208.9公里;供热能力达337 t/h,供热管网总长度达74.9公里。

    专栏九:能源保障项目

    220kV石塘路输变电工程项目。

    改扩建彭郢变与东北郊变之间的高压廊道,6220千伏线路和部分110千伏线路,输电廊道宽度105米。

    110kV淮南路南、兴南路、采石路、太白路、凤台路、临泉东路等7座变电站。

    改建110kV彭东线(东北郊变至东钢线廊道段)、彭螺线(张集路至钟油坊路段)、东龙线(东北郊变至大彭路段)、彭合线(合钢变至彭郢变廊道段)、东店线(大众路至大彭路段),共25.5公里。

    郎溪路 (裕溪路~乐水路) 、包公大道(郎溪路~淮南铁路)、淮南路(郎溪路~东风大道)等天然气主干管,共9.46公里。

    广德路(裕溪路~滨河路)、障山路(裕溪路~滨河路)、大众路(长江东路~乐水路等天然气次干管,共24.21公里。

    黄栗树路、水东路、新安江路、包公大道、振兴南路、明光路、太白路、瑶海东港、包公大道等10个油气站。

    和平路、大众路等2座加油站,改建三角线加油站和金三角二分站为油气站。

    扩建龙岗公交充电站,新建和平路、王岗路公交站充电桩群,新增充电桩87个。

    瑶海城管局汽车队和区环卫充电桩群,新增环卫车辆充电桩15个。

    包公大道、花冲等4个社会充电站,新建、扩建乐水路、临泉东路、花冲跃进停车场、和寓家园停车场等15个社会充电桩群,新增充电桩591个。

    安能热电扩建1 130t/h 循环流化床锅炉、配1 12M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新增天然气调峰锅炉,规模为25T/H燃气锅炉。

    安能热电天然气调峰锅炉,规模为25T/H燃气锅炉。

    淮南路(肥东路-东二环)、东二环(淮南路-包公大道)、长江东路(东二环-戚继光路)等供热主干管,共55.5公里。

    第二节   智慧城建设工程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治安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继续推进天网工程8瑶海支网建设,提高监控覆盖面。完善大建设数字化平台管理。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健全数字城管运行体制和考评机制。

    建立开放合作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在城市管理、交通物流、智慧教育、医疗保健、家居生活等领域规模推广物联网应用。

    十三五期间,实现所有小区具备100M光纤进家庭接入能力,3G/4GWiFi网络融合覆盖。

    第三节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

    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引导、生态优先、分类实施、试点示范的原则,加强规划控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充分发挥河流、坑塘、沟渠等水体调蓄功能。加强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合理设计道路竖向、横断面、绿化带及排水系统。加强建筑与小区雨水海绵体建设和资源化利用,鼓励采用屋顶花园、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雨水收集及利用等技术手段。优化城市绿地与广场建设,提高中水回用利用率。十三五期间,达到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打造新型绿色生态城区。

    专栏十:海绵城市项目

    实施物联网产业园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示范工程。

    实施瑶海湾湿地公园海绵城市工程建设。

    第四节   城区绿化提升工程

    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总体目标,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完备的城市生态体系。着力建设以瑶海湾湿地公园、花冲公园为核,南淝河、二十埠河、小板桥河河道为带,道路、铁路和高压走廊为线,街头游园为点的两核三带、串点成网生态网络体系。十三五期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绿化覆盖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

    专栏十一:城区绿化提升项目

    和平广场、胜利广场提升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分别为5.53公顷和3.92公顷。

    花冲公园提升改造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1.3公顷,其中近期扩建1.5公顷。

    滨河公园续建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0.52公顷。

    瑶海湾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08.9公顷。

    游园和绿地项目。建设凤台路、新蚌埠路、高地公园等36个街头绿地游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9.94公顷。

    河道防护林建设工程项目。提升改造板桥河、南淝河、二十埠河沿线景观绿化;建设小板桥河生态廊道。

    高压走廊绿化工程项目。

    铁路沿线防护林建设工程项目。东西向淮南铁路防护绿地,防护绿地控制宽度为20米;南北向合宁铁路防护绿地,控制宽度为100~1000米。

    道路绿化建设工程项目。两环三射:一环路、北二环、郎溪路、铜陵路、裕溪路。五横五纵:临泉东路、长江东路、长江东大街、淮南路、高亮路、新蚌埠路、胜利北路、当涂路、龙岗路、大众路。

    绿线控制体系工程项目。采石南路(新建)、郎溪路(南段延伸)、广德路(南段延伸)、龙岗路(南段延伸)、大众路(南段延伸)、淮南路(新建)、东二环路、临泉东路、长江东路、长江东大街、长临路(慈湖路)、裕溪路、滨河路。

    第五节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制度,大力推动环境管理工作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

    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执法检查,加大对老工业区转型区域、沿河企业和码头货场、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查处力度。加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分类指导和准入管理,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行资源综合利用,十三五期间,全区所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

    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快推进二十埠河中游湿地项目和小板桥河改造工程,做好环巢湖流域二、三、四期项目。加快市政雨污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推进黑臭水体改造工程,做好河道日常管理。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完成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重点改造和淘汰33家单位10蒸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全面治理汽修、印刷、家具生产等重点行业。做好重点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全面清理石材加工企业,杜绝违法生产。继续加大餐饮油烟整治。

    第七章       推进改革开放创新

    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扎实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第一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完成内部行政区划调整。完善数字化大建设管理平台,推动建设领域制度改革。健全投融资体制机制,打造全区统一的资本运作平台。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全面落实公车改革,做好配套管理制度衔接。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健全政府职责体系,确保政府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着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加强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加快电子政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扩大网上办事范围,逐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完善大建设数字化平台管理,深化建设领域制度改革。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逐步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健全瑶海区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系统,规范全区经营性资产运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动态化,加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建立国有资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基本公共服务投融资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积极探索专项债券、企业债券等融资模式,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和产业扶持力度提供资金保障。健全投融资决策管理机制,完善融资管理制度体系。

    第二节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战略。提高引进来质量,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提高引进来质量。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配套项目,鼓励外来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营销中心,积极引进海外智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等高端要素。推动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领域向外资和社会资本全面开放,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加快走出去步伐。抓住世界经济调整和变化中的发展机遇,加快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提高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能力。支持企业设立境外营销网点,引导企业构建资源合作开发网络。健全走出去预警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支持企业建立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制度。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按照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要求,在科技、环保、信用、金融、人才、涉外服务、产业转移等方面,与苏浙沪地区开展专题合作,着力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对接。依托专业市场集聚优势,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步伐。利用合新欧铁路贸易班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主动融入世界贸易体系。

    第三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抓手,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格局。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企业创新研发平台,集聚创新人才队伍。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强科技规划与预算衔接,建立科技规划评估调整机制。整合优化各类财政科技资金,健全完善科技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探索建立主要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市场化机制。改革科技资助制度,加快建立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和引导作用,带动企业、社会增加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紧抓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机遇,争创创新型园区。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建设企业创新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推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向创新平台集聚,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以及创新平台高效运转。

    集聚创新人才队伍。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加快从人才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转变,实现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供给。实施安徽省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创造更大人才红利。

    第八章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惠民优先,着力推进收入公平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供给多元化,有效化解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突出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与质量,统筹各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和谐发展、均衡发展。

    实施义务教育优先战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中小学品质提升工程。加强义务教育师资、校园建设,科学规划并完善教育布点。普及高中教育工作,实施社会办学、考试招生制度等教育改革。强化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建设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素质教育活动中心。

    公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和政府统建公办幼儿园力度。争创省、市级一类园,努力提升公(民)办幼儿园的办学品质,实现全区学前教育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目标,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十三五期间普惠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80%。重视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开展健残儿童融入式幼教试点。

    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分级监测考核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和素质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坚持名校办分校、名校带弱校、名校办新校十三五期间,建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所,改扩建10所。高标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教师、校长定期交流长效机制。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

    多样特色发展高中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化普通高中布局,结合马钢(合肥)公司搬迁,择址建设十一中新校区。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打造品牌课程。加大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社会传播能力,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社会环境保障。

    关心支持发展特殊教育。深入实施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机制,提升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残疾学生助学制度。

    健康有序发展民办教育。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引进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学校。鼓励优质民办学校集团化办学。促进民办学校依法办学、特色办学、品牌办学。进一步完善对民办学校的评估、考核等机制。加强民办教育工作的交流和指导。加大对非法办学行为的整治力度。

    深入丰富发展继续教育。规划建设合肥市非学历教育园区,构建学有所教、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区级教师培训学校。以瑶海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建设具有瑶海特色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加强社区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争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6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构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和家教网络新格局,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积极发展信息化教育。致力于建成具有办公自动化、网络教研、信息化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化数字教育区。科学推进装、研、训、用、评五位一体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重点打造一网一平台三中心工程9。全面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三通目标。建立涵盖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数字化资源库。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十三五期间,实现教育资源学校覆盖率达100%,学科覆盖率达95%,电子备课率达60%,创建20所以上区级数字化示范校。

    专栏十二:教育事业项目

    新建中小学项目18个,总投资约26.8亿元。具体包括:明皇路小学(明皇路与半塔路交口)、幸福路小学(幸福路与复兴路交口)、站塘学校(明皇路与和县路交口)、大兴中学(和平路障山路交口)、胜利中学(琅琊山路与迎屏路交口)、38中东校区(新安江路与戚继光路交口东北角)、包公小学(大众路与铁路线交口西北角)、襄河路小学(门台路北侧,戚继光路东侧)、长乐路小学(长临路北侧、振兴路东侧)、瑶海湾中小学(石塘路与淮南路交口)、采石路中学(原服装学校校址,长江路与县路交口)、复兴路小学(复兴路与广德路交口)、国风学校(临泉路南、二十埠河东)、白龙路小学(凤台路与淮南路交口)、旌德路小学(和平路与旌德路交口)、板桥中学(凤台路南、淮南路东)、滨河中学(向导路与复兴路交口)、11中新校区(结合马钢<合肥>公司搬迁,择址建设)。

    改扩建中小学项目10个,总投资约5亿元。具体包括:70中(红星家园内)、临泉路第二小学(胜利小区内)、市属3所借用学校改造(3所学校校内)、郎溪路小学(郎溪路与明皇路交口)、11中(北一环与敬亭山路交口东北角)、55中东校区(王岗路与临泉路交口西南角)、马岗实验小学南区(新安江路与石塘路交口西南角)、和平东校(和平路与南陵路交口西南角)、和小大兴分校(合裕路与兴油路交口)、东风小学(伏龙社居委东)。

    新建幼儿园项目18个,总投资约1亿元。具体包括:铜陵新村幼儿园(铜陵新村小区29栋)、明皇花园幼儿园(石塘路东,明皇路北)、油坊新城幼儿园(油坊路东,裕溪路北)、长江东路幼儿园(采石路东,长江东路北)、漕冲路幼儿园(漕冲路西,淮南东路北)、铜陵新村复建点幼儿园(铜陵路东,新安江路北)、淮南路幼儿园(广德路西,淮南东路北)、螺岗路幼儿园(肥东路东,螺岗路北)、白龙路幼儿园(白龙路东,临泉路北)、周谷堆复建点幼儿园(隆岗路西,裕溪路南)、临泉东路幼儿园(龙岗路西,临泉东路北)、龙岗路幼儿园(龙岗路西,新安江路南)、众兴路幼儿园(夏园路西,众兴路南)、石塘路幼儿园(石塘路东,临泉东路北)、大兴路幼儿园(龙岗路东,大兴路南)、振兴北路幼儿园(振兴北路东,淮南东路南)、采石路幼儿园(采石路西,淮南东路南)、广德路幼儿园(广德路西,新安江路南)。

    改扩建幼儿园项目3个,总投资约0.2亿元。具体包括:裕兴学校改扩建幼儿园(郎溪路西,裕溪路南)、枞阳路小学改扩建幼儿园(枞阳路东,裕溪路南)、明光路小学改扩建幼儿园(明光路西,炉桥路南)。

    第二节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十三五期间,文化管理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力争文化软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加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加强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瑶海文化艺术中心,打造精品剧场、图书馆。推进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开展文艺巡演下基层、邻居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完善文化志愿者服务网络,提升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传媒广告、娱乐休闲、出版印刷发行、工艺品制造等五大行业。十三五期间,初步建成6个特色街。围绕马钢(合肥)公司、老合钢、电机厂等搬迁改造,打造独具瑶海魅力的工业创意文化园。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老工业区范围内的工业和非工遗产保护。完成李鸿章享堂、三公墓等非工遗产保护项目。深入开展非遗保护,力争更多非遗项目入选安徽省非遗名录。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管理体系,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规范文化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对出版物、网服务和娱乐场所的管理,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确立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文化市场监管格局。

    专栏十三:文化事业项目

    6个特色街:大通路美食街、裕丰花鸟市场特色街、银屏历史生态文化街、木滩特色商业街、清明上河民俗文化街和和平盛世特色商业街。

    第三节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创新组织每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活动。开展特色群体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苑和健身广场建设,提高群众的健康指数。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提升居民体育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深化体教结合,实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工程足球进校园活动。做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各级运动会和专项赛事。创建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学校体育社团建设,继续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十三五期间,力争创建1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所国家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2所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2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筹建5个以上区级单项体育运动协会,4个以上法人体育社团。创建10-15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力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率达100%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产值达2亿元以上。

    专栏十四:体育事业项目

    瑶海区和平体育健身广场。明光路与和平路交口东北角。

    花冲体育公园。长江东路与肥东路交口以南,结合花冲公园改造。

    全民健身苑。100个,每年在社区选址建设20个。

    笼式健身广场。5个,每年在社区选址建设1个。

    第四节 加快发展卫计事业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健全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拟定人口发展规划,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积极打造健康瑶海。

    深化基层医疗机构改革。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全面推行财政经费定向补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完善考核办法。结合龙岗医院医改,统筹解决辖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缺员问题,配齐配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深化药品采购供应制度改革,实行药品、耗材、设备集中采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和运行质量监管,建立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体系。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机制,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市三级医院建立城市医联体,实现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在区域内基本解决。推广全科服务,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采取签约服务模式,推行网格化管理、团队化服务和家庭医生负责制。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工作,加强儿童、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做好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建设。提高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到16家。

    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布局科学、规模适度、层级合理、功能完善、协同有序、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特色专科医疗园区,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康复、精神、儿童、中医、护理、医学检验等健康服务机构和特需医疗服务机构,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

    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依托七彩阳光爱润瑶海计划生育关爱服务项目平台,提供高品质、多样化服务。

    专栏十五:卫生计生项目

    合肥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总投资2.9亿元。建设医技楼、医学中心大楼及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

    特色专科医疗园区项目。占地300亩,拟选址合裕路与沿河路之间。

    龙岗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一。拟选址长江批发市场对面。

    龙岗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二。拟选址龙腾家园。

    长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一。拟选址胜利路与一环路交口西北角。

    长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二。拟选址青龙路北,凤阳路与白龙路之间。

    大通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拟选址大通路与来安路交口。

    大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拟选址大兴新居内。

    方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拟选址站塘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处。

    铜陵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拟选址泗州路与凤阳东路交口。

    第五节 提升就业保障水平

    改善就业和收入状况,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完善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创业群体的培训、指导和服务。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围绕提低、扩中、调高的原则,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十三五期间,完成新增就业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第六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人社民政服务中心。扩大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工作,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法定时效结案率达100%,年末结案率达92%以上。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专项救助制度,完善五保供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强城乡医疗救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的衔接,简化医疗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促进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住房保障、教育援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的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落实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实现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与家庭经济核对中心并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

    强化防灾救灾机制。健全救灾工作应急机制、会商机制、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机制。强化救灾应急队伍培训和防灾减灾演练,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构建养老服务格局。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形成层次多样、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社会养老发展格局。整合现有资源,支持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中心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上规模,提品位,为居家养老医疗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社会医疗资源利用率。建成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十三五期间,建成区级综合性老年公寓和老年活动中心各1所,发挥政府养老服务托底保障功能。

    加大双拥优抚安置。创新双拥共建新模式,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搭建双拥共建平台。在私营、民营企业和社会团体中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打造大双拥的工作格局。逐步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待遇,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关爱重点优抚对象。落实国家政策安置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新型安置制度,开拓退役士兵创业思路,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力度。

    加强残疾人士保障。实施残疾预防工程,建立多部门联动的0­-6岁残疾儿童筛查、报告、转衔、早期康复教育、家长培训和师资培养的工作机制。实施阳光助学计划,资助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康复教育。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完成国家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任务,使全区康复专业人才总量增加、结构合理、水平提高。

    专栏十六:社会保障事业项目

    瑶海区老年活动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设集养、医、服务、培训等为一体,具备老年文体活动、为老服务队伍培训、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示范、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和公益性健康知识讲座等功能的老年活动中心,辐射全区7万多老年人。

    瑶海区老年公寓项目。总建筑面积21250平方米,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项目。规划再建近7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力争实现90个城市社区全覆盖。

    九久夕阳红集团大厦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集团总部办公室、医养结合、居家养老、信息平台、配送中心,总建筑面积30600平方米。                                

    瑶海区人社民政服务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第九章       建设和谐法治瑶海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努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加快建设法治瑶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一节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使党委政府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主题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推进公共决策民主化,进一步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探索非户籍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方式和途径。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渠道,全面推行居委会直选制度。建立社区议事、协商制度,畅通政府与社区沟通渠道,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有效对接、良性互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第二节加快法治瑶海建设

    全力构建法治瑶海,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全面增强法治意识,努力打造廉洁瑶海。

    全力构建法治瑶海。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制度建设水平,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法定,落实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健全完善重大决策规则,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论证机制、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三统一10及普遍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便民高效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实施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健全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推动办事公开。推进基层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注重社会各群体的法律保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民主、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积极推行阳光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完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畅通权利救济渠道。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全面提升全民守法意识。

    全面增强法治意识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切实贯彻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树立法律权威,营造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依法维权和纠纷化解机制,引导和支持全社会理性合法逐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和责任信访,严格落实区领导包保化解信访积案制度。统筹建设区级联合接访中心、行业性调解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深化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积极推进区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建设。完善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制度化、常态化。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推行依法行政年度考核和法律专业知识测试制度。

    努力打造廉洁瑶海。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正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11。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电子政务水平,促进权力配置科学合理、运行规范高效。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

    第三节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推动、公众参与,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城市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机制。

    创新社会治理。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打击违法犯罪,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实现社会治理多种手段综合并用。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社区城管议事会制度,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建设和谐社区。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发挥社区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作用,推动基层自治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推进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拓展社区志愿者服务范围、服务形式。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创建活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加强市场监管。全面落实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强化组织、协调、指挥功能。强化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实施品牌战略,推进质量强区,加大商标品牌培育推荐力度。加大广告监测、案件查办和结果运用。严厉查处合同违法行为。

    发展社会组织。进一步规范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年检、评估等程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三社联动12,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等多元治理主体。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支持发展行业性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完善矛盾化解。注重社会矛盾源头防范化解,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预防预警和处置机制。

    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完善街所联动13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措施,规范建设区级社区矫正中心。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深入开展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负责制,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编织全方位公共安全网

    第四节推进信用城市建设

    围绕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突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四大领域,加快市场准入、财务税收、金融信贷、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知识产权、流通服务、工程建设、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劳动就业、合同履约、社会保障、教育科研等领域信用信息记录,加强企业事中事后信用监督。主动参与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落实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公共管理、服务等行业信用建设,建立信用档案,并及时对社会公布。加强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环境管理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信用公告制度,完善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及安全生产失信行为惩戒制度。扩大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范围,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建设诚信守法的服务型政府,引领全区社会信用建设发展。培育信用市场服务中介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开设信用评级机构,形成完善的信用评级市场和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建立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机制。

    第十章       保障措施

    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是推进老工业区转型发展、实现瑶海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   完善规划体系

    突出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统领地位,做深做实专项规划,形成以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加快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扎实推进瑶海区科学发展。完善瑶海区十三五产业转型发展、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规划、教育事业发展、体育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养老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防震减灾9个专项规划,切实把规划落到实处。积极谋划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以项目为支撑,健全完善项目库,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第二节   强化组织保障

    认真制定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分年度确定目标和任务。镇街、开发区和区直各部门积极履行规划实施职责,确定工作重点,加强分工与协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预期性目标的实现。《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预期性指标,将分解落实到镇街、开发区和区直各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定期监督检查

    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研究各年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并加以解决。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评估结果形成报告,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对本规划进行修订时,需报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名词解释

    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2013年以后国家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指标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原农民纯收入指标变更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采取各市抽样调查方式确定,因此该处数据仅为2014-2015年均增速。

    2六分开指在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实施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施工六分开制度,将城市建设管理化整为零,各个环节层层相扣,建管分开,监管有效、权责清晰,权力之间有效制衡,形成了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相互监督、运转高效的科学工作机制。

    3四规合一指构建衔接一致的空间管控体系,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统一在一张基准底图,实现城乡空间的统筹安排。

       4一廊两心三带城市空间开发格局:一廊指长江东大街总部经济走廊;两心指大东门城市副中心和郎溪路与长江东大街交口城市副中心;三带指南淝河、二十埠河和小板桥河三条生态绿化带。

    5扩面、补缺、提质、创新扩面即沿高压走廊、河道两岸、铁路沿线全面增加园林绿化面积;补缺即在二环路以西瑶海老城区内规划新建2座公园;提质即按照一路一景、一园一品布局,建设一批精品公园、游园和精品道路绿化项目;创新即开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创新试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拓绿色空间新途径。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品质,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升级,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引自20151230日省委书记王学军在全省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8天网工程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9一网、一平台、三中心一网指瑶海教育信息网,一平台指骨干教师联盟平台,三中心指教研中心、资源中心、培训中心。

    10三统一指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标号、统一公布

    11〕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一、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二、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三、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四、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12三社联动”: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13〕街所联动:充分发挥镇街开发区与公安派出所(简称街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通过机构联建、信息联享、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事件联处、责任联担,整合街所综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实现齐抓共管,有效压降辖区可防性案件,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