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合肥首个,开工!自主更新、业主自筹、原拆原建
9月5日,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明光巷14号1栋D级危房翻建项目(原址、原高、原建筑面积翻建)正式开工,这是合肥市首个自有产权危房翻建项目,翻建完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瑶海区明光巷14号始建于1972年,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有16户居民居住。因建成时间较早,房屋的部分功能已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被鉴定为D级危房。为满足业主危房解危的迫切需求,合肥市房产局、合肥市瑶海区住建局等相关部门按照《合肥市城区危险住房处置暂行办法》等相关要求,采取“自主更新、业主自筹、原拆原建”的方式推动翻建工作有序进行,切实将群众关心的事情落到实处。
“一般来说,危旧房通常采取维修加固、翻建、重建等方式进行解危,这个项目采用翻建的方式,为确保翻建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多次召开协调会,在征求业主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资源,细化翻建流程,坚持‘一房一策’,积极推动危房变新房。”合肥市瑶海区填海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甘泉告诉记者,此次翻建项目的资金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补贴,占60%,另一部分是业主自筹,占40%,这样下来,业主只需花费少部分的钱就能完成自家房屋的翻建工作。
谈及翻建工作,业主杨女士颇有感触,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一平方米按照2000多元钱筹集,整套翻修下来,业主花费在十几万元,短期来看会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从长远看,这项工作不仅改善了居住体验,也提升了整体价值,还是比较划算的。而且,翻建期间,政府也会给我们一些安置和过渡服务,减少我们的后顾之忧,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翻建项目采用的是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在于施工周期相对较短,安全性能高,新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减少施工污染,实现节能减排。”该项目建设单位合肥市复兴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发展计划部相关负责人周勇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要求,他们这个项目是按照装配率不低于30%实施的。
危房解危自主更新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也是回应民生关切、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举措。近些年,合肥市制定精准化措施,针对危房翻建规划审批难以满足现行规范的现状,专门修订城区危险住房翻建重建管理暂行规定,对符合“一无、二不、三原”条件的零星危险住房,由属地政府组织联合审查翻建,有效缩减改造周期,依托全市联动,将城市危旧房排查纳入重大事故灾害隐患排查等专项工作,全面建立城市危旧房屋隐患“疑似清单”“重点清单”以及“危房清单”等,全力推动危房解危,确保居住安全。
接下来,合肥市将进一步加强多部门联动,强化科技赋能,在把握政策内涵、创新方式方法、健全长效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和落实,推动更多危房变安居,居民“忧心”换“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