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单位:合肥市瑶海区文化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0551-64497972
负责人:任威 职务:综合科负责人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合肥市瑶海区“十四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瑶政办〔2023〕2号,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蓬勃兴起,文化发展程度也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产业发展将成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之一。近年来,省、市都极为重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推动作用,并陆续在十四五规划中予以体现。为推进我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根据《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瑶海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编制本专项规划,旨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领域谋划重大工程,落实重点工作,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为全面提升瑶海区文化软实力、打造合肥市文化强区做好顶层设计。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制定意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文化发展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实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文化支撑,合肥市提出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目标,瑶海区加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
(二)总体考虑。瑶海区作为合肥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合肥商业文化的诞生地和合肥城区东向发展的“桥头堡”,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东部新中心”战略,使瑶海区成为合肥市城市发展中的新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占据更加特殊的战略位置。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全国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契机,依托长江180艺术街区、安徽短视频基地、宝武安徽项目、龙湖车桥厂“新界”等文创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对提升瑶海区城市形象和品味,实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判和编制过程
根据《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瑶海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区文旅局按照“前期研究—基本思路—规划建议—规划纲要”的工作步骤,依据法定程序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一)前期研究阶段。区文旅局深入调研分析,客观分析了国内外和省、市发展环境和瑶海区自身有利条件,与13个镇街开发区、重点园区及区直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并学习研究上位规划,调阅大量基础资料,组织座谈研讨,为编制工作夯实了基础。2020年9月1日,区文旅局参加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的《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座谈会,明确各县市区推动本地区“十四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二)集中起草阶段。借鉴吸纳先发地区《规划》,主动与上位《规划》进行衔接,了解掌握上位规划编制进展和成果,及其对瑶海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宏观要求。2020年9月16日,制定《瑶海区“十四五”文旅产业和文旅事业发展规划提纲》,并上报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审阅。
(三)征求意见阶段。坚持“开门编规划”,《规划》初稿基本成熟后,2021年11月8日,通过政务信息平台发送了关于征求《瑶海区“十四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3家单位进行反馈,区经信局、区发改委、区应急局对相关内容提出修改意见,经对接沟通并一一给予回复,在认真研究分析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积极采纳吸收,对《规划》进行完善。
(四)会议审定阶段。组织多轮专家审查,按专家函审意见进行修改后继续组织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采纳有效意见并修改后形成《规划》(送审稿),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2月,《规划》正式印发。
四、工作目标
“十四五”时期,做优做强做大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建设一批集聚服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业态的文化创意特色园区和集聚影视动漫、电子竞技开发和培训等业态的青年主题文创园,形成文化、旅游、体育、科技等融合的产业体系。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含旅游及文化创意类产业)产值(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不低于20%。全区投资亿元以上的文化旅游创意类产业项目超过2个,全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市场主体超过250家,规上企业超过50家。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瑶海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五、主要内容
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期间瑶海区文化产业(含文化、旅游、创意类产业)及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涉及六块内容。第一章主要回顾“十三五”期间瑶海区依托地区文化优势,挖掘历史资源,聚焦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分析当前的发展形势,梳理发展机遇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挑战。第三章明确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分别提出文化产业目标和文化事业目标。第四章提出产业发展定位和空间总体布局,明确了“一核引领、一线记忆、三带串城、三园联动、多点支撑”的“1133N”空间布局。第五章从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等内容出发,细分明确发展路径。第六章提出了实现“十四五”目标的保障措施。
六、创新举措
一是确保准确定位。《规划》全面梳理审视“十三五”时期的成效亮点、经验做法、突出问题,抢抓用好难得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发展意识,打牢基础,补齐短板。 二是确保有效对接。密切关注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导向,《规划》积极与国家、省、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做好衔接。
七、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策优化和落地,完善文化市场管理监管体系,加强文旅安全管控,强化人才支撑和培养与等5项保障措施。
八、下一步工作
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跟踪监测分析,定期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确定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