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
现将市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402号提案的协办意见函复如下:
一、瑶海区发展情况
瑶海区位于合肥市主城区东部,东与肥东县接壤,西、南滨南淝河,北邻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62.76平方公里,辖1个镇、11个街道,“七人普”常住人口为86.2万人,是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双百强区,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区。作为合肥市四大主城区之一,瑶海区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发展潜能充足。
近年来,瑶海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全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逐步加强。
科创政策方面,相继出台《瑶海区关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聚瑶海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瑶海区企业服务专员工作制度》等政策文件,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新主体培育等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性政策,进一步促进创新活力。
科创金融方面,2022年组建瑶海首支产业基金,瑶海现有各类产业基金11支,总规模近150亿元,完成企业全生命周期基金投资体系建设,为优质企业入驻和成长注入新的强劲动能,打造了“基金+微园区+应用场景”的企业招引培育模式。
科创业态方面,瑶海深入实施“产业转型”行动,紧紧抓住省会城市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围绕“依托合肥现有产业基础抓核心零配件和生产性服务业配套、立足瑶海现有产业基础抓优势产业升级、着眼未来优势方向抓未来产业”的产业发展布局,在总部经济、专精特新等产业方向上努力谋求突破。
科创载体方面,截至2023年12月底,瑶海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市级及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8个。中国网谷”已入驻企业639家,实现产值80.8亿元、同比增长60%。全省MAH转化中心落户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落户B证企业9家,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入选“科大硅谷”创新单元建设试点,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获评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省首个县区级商协会大厦揭牌成立,签约商协会100多家,招引企业500多家。2023年,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17家。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是聚焦瑶海主导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激发企业研发创新动力。充分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创新应用,对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科研投资、技术合同交易等给予奖补。突出中国网谷(一谷三基地)聚集、引领、带动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协同联动和战略合作,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同国内外知名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交流对接,解决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打造中国网谷·Tech7创新者科技成果转化特色品牌,为科技成果转化牵线搭桥,助力瑶海科技产业发展。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要素支撑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驱动体系。充分用好政策,扩大财政金融供给,完善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联动机制。用好各类财政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加大金融创新支持力度。继续加强瑶海区“科创政银担”白名单动态管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推动金融赋能科创,切实助力科技成果项目落地转化、服务优质科技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推动标准化建设,将创新成果融入标准,促进创新成果提升品质、加速产业化应用。支持企业将自主创新作为品牌培育的核心内容,以高质量产品彰显核心竞争力。围绕东部新中心土壤污染防治、服装原创设计基地等重大项目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统筹就地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挖掘。
三是深化“招才引智”集聚创新人才,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聚焦产业转型突破集聚创新活力,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生物医药大健康、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精准“双招双引”。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着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重点领域人才突破。积极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发挥企业在“招才引智”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落实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现有人才待遇,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人理念,使各类人才享受优惠待遇和个性化便利服务,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下、用得上。
办复类别:B类
是否公开:是
联系单位:瑶海区科技局
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