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今年,区政府共承办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110件,其中议案1件,建议109件。涉及财政经济类、监察司法类、教科文卫类、城建环资类和社会建设类5大类别。具体分类情况为:其中财政经济类13件,占总数的11.82%,监察司法类6件,占总数的5.46%,教科文卫类28件,占总数的25.45%,城建环资类48件,占总数的43.64%,社会建设类14件,占总数的12.73%,另有其他类1件,占总数的0.9%。截至目前,办结议案1件、建议109件,办复率100%,代表满意率100%。
二、议案办理情况
今年,区政府承办人大代表议案1件,议案名为“关于党建引领提升小区治理水平的议案”,该议案由区住建局主办、区委组织部协办。
目前,我区现有住宅小区774个,其中商品房小区209个、回迁安置小区81个、老旧小区341个、零星楼栋131个、城中村12个,我区已将部分零星楼栋、城中村和回迁安置小区进行整合,共划分为382个物业管理区域。
全区为住宅小区提供服务的物业企业201家,其中注册地在瑶海的企业96家。成立单独党组织的59家,成立联合党组织的15家,派驻党建指导员的22家。全区已成立643个小区(片区)党组织,实现全覆盖。
今年以来,我区大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小区治理工作结合,取得较好成效,在全国街道党组织书记视频培训班上,恒通社区基层治理模式获得充分肯定,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建设网格支部,精心打造服务阵地
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星级党支部创评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区委组织部印发《瑶海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提倡打造布局科学的服务中心、功能齐全的活动中心、和谐温馨的邻里中心,并就相关工作开展,制定标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组建643个小区党支部。推动“双向交叉任职”,扩大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的交叉任职率。目前我区128个业委会、254个物管委内均有小区党组织成员在其中担任。同时,427个小区物业副经理系由小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二是配强骨干队伍。选优配强社区和小区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头作用。指导5个新成立社区“两委”选举,新选“两委”36名,督促各属地补充配强社区和小区党组织书记,配备“两委”成员22名。扎实推进非公党建,组建了非公党组织193个、群团组织1172个。三是强化能力培训。健全帮带培养机制,举办集中轮训班,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红色小管家围绕党建、信访、基层治理、物业服务等专题分期分批全覆盖培训,切实提升其为民服务本领。
(二)强化物业监督管理,有效利用惩戒措施。
区政府印发《关于落实瑶海区2024年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明确6大举措,细化24小项内容,具体分解为57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强化对物业企业及业委会的有效监管。一是持续开展巡查督查。日常开展住宅小区巡查工作,对小区环境、设施设备等进行重点巡查,出具巡查日志反馈相关问题,督促物业企业限期落实整改。我区范围内382个物业管理区域已完成一轮巡查,累计发现问题2065条,均已纳入台账且全部整改完毕。二是严格实行惩戒措施。约谈物业企业14家,记黄牌3家、红牌3家,信用扣分6家企业累计扣分27分。三是加快业委会组建。实现382个物业管理区域业委会(物管委)全覆盖,其中业委会组建128个,达到34%。同时持续强化对街居培训指导工作,累计开展培训三次。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推动问题化解
推广“恒通做法”,即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志愿服务、协商议事“三位一体”的治理做法,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一是拧紧基层治理关键主轴。成立楼栋党小组5485个,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先后举办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尖兵劲旅”春训示范班、党务精兵“淬火锻钢”夏训班、“两企三新”领域党员“铸魂提能”秋训示范培训班等,通过党课宣讲、专题辅导、课后分享、热点沙龙等方式,为1000余名基层治理力量“充电”。推选4批19名社区(小区)党组织书记赴上海、北京、芜湖等地跟学跟训,拓展治理眼界和工作思路。二是推进网格+代表制度。三里街街道在被确定为党建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后,将街道21名人大代表编入社区网格,围绕小区治理,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推进“网格+代表”制度,强化基层治理,积极争优创先,辖区紫云府小区和凤阳五村小区分别获得安徽省“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称号,凯旋大院、开元华庭等6个小区被评选为合肥市“和美小区”。三是提升基层治理共治效能。健全议事机制,采取“街道班子成员列席+社区两委主动参与+小区党组织举荐+党员群众自荐”的方式,每周四在小区开展“周四来说事”党群议事会,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了活动2000余场,收集问题2400余个,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0余个。
三、建议办理情况
对已办结的议案建议进行分类,主要类别如下:
(一)已经落实的48件,占总数的43.64%。这些议案建议,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民生福祉等具有重要意义。各承办单位认真研究,充分采纳,积极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如:1.戴斌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瑶海区国有企业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代表建议,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开展纠纷矛盾调解,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近年来,我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纠纷化解机制挺在前面,完善诉讼与非诉衔接机制,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协同、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多元共治格局,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强化府院联动、广泛引入群团组织等参与纠纷解决、建立健全多元化解机制,有效化解涉及国有企业等各类纠纷,2024年1-11月,调解各类纠纷15490件、调解成功5618件。2.穆迪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建议”,代表提出,应当促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提升维护保养质量水平,加强宣传引导和社会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全区拥有各类电梯10165台,其中住宅电梯5874台。区政府始终坚持将电梯隐患治理作为工作重要抓手,先后部署开展了瑶海区老旧电梯隐患治理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2024年,出动执法人员1946人次,检查电梯使用单位973家次,发现并整改一般安全隐患308处,查处违法案件14起。强化日常维保监管,发现并整改问题79个。日常开展特种设备应急演练,组织电梯应急救援演练。积极开展电梯安全生产教育,开展各类活动15场次,发放各类材料4200余份,参与群众2300人次。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利用房屋维修资金、小区公共收益、超长期国债等先行完成71台电梯维修工作,223台电梯更新改造工作。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电梯维修改造更新工作力度,强化老旧电梯问题隐患排查。积极申报特别国债、物业专项维修基金等,推动老旧住宅电梯维修改造更新。
(二)正在落实的61件,占总数的55.46%。这些建议,对全区各项工作开展具有参考意义,各承办单位根据代表建议,积极推进,取得了一定实效。如:1.朱晓慧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东部新中心道路路名的建议”,代表提出为彰显传承工业文明和地方文化特色,应当对东部新中心核心区道路命名进行优化,便于记忆并保持一致性。为此,区政府召集相关部门专题会商,对部分已命名的道路进行微调,同时,严格按照《地名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深度挖掘老地名和历史文化故事,认真编制瑶海区道路命名规划方案,储备路名词库,强化地名管理,规范道路命名。由于涉及需调整数量过多,相关工作流程过长,目前仍在积极推动进行。2.汤璐璐代表提出的“关于与庐阳区联动创建淮河路步行街延伸项目——特色主题文化街区东街的工作建议”,代表建议,积极借鉴蜀山、包河、庐阳打造特色街区经验,与庐阳区联动,延伸淮河路步行街文化街区范围,以交通大厦、合肥古井假日酒店、坝上街商业等联动,形成一个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和文化氛围的东街,为瑶海区文化旅游引流,助力瑶海发展。目前,代表提出的“特色主题文化街区东街”概念设想正在结合区域规划及现状逐步展开,分步骤实现,其中坝上街商业部分,于2024年4月成功招引吾悦广场并开业运营。相关范围内的文化活动、推介宣传等也在同步开展中。
(三)受条件限制暂难解决已作解释说明的建议1件,占全部建议0.9%。
部分建议受客观条件限制,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如林弟昌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胜利广场管理,讲好红色故事的建议”,代表建议对接市相关部门,明确胜利广场的管理责任,做好广场地面资产移交工作,此外由政府出资在胜利广场打造设置一些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景点,组织青少年学习参观。经了解,2015年,合肥城改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拍下合肥胜利广场欢乐城A 区在建工程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将其更名为胜利广场“Vto MAX”地下商城,相关资产已转至下属合肥珠联置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因此胜利广场“Vto MAX”属于合肥市国资委管理,主要管理权限归市级所有。经咨询,合肥珠联置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暂时不愿将胜利广场相关资产移交至我区管理,因此短期内难以在胜利广场开展红色文化特色景点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2024年,在区人大常委会和各工作委员会的关心指导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议案建议全部按时办复,办理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相较人大代表的期望和要求还存在差距。我们将继续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改进办理方法,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不断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量,为瑶海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东部崛起新引擎、合肥新兴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