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瑶海区财政局 > 本级政策解读 > 负责人解读

    【负责人解读】负责人解读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 2025-03-09 09:40  信息来源: 瑶海区财政局
    【字体: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中央和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打破预算资金分配固化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近年来,根据中央、省、市级发布的关于财政绩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合肥市瑶海区秉承“办同样的事要少花钱,花一样的钱就要多办事”的绩效理念,积极探索“紧平衡”新常态下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体系,打造政府内外合力模式,高质高效健全制度政策,夯实管理基础、深化结果应用,有效保障了区域各项事业平稳有序发展。

    一、完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

    一是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不断丰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以《瑶海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为核心,《瑶海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瑶海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为指导,《瑶海区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瑶海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瑶海区区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程》等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为抓手,形成14个配套制度,建立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二是事前突出绩效导向。事前绩效评估全面扩围提标,评估项目达到42个,源头防控财政资源低效无效配置,促进预算单位树立起以事定费、以实际需求和绩效目标为导向的绩效意识。印发《关于开展瑶海区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编制工作的通知》,采取“必选+自选”模式,首批选定10个预算部门32个项目开展试点,新增绩效指标402个,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建设走向深水区。组织开展教育类项目绩效目标设置专题培训,对全区2024年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进行严格审核,选取500万以上的重大项目进行集中评审,反馈修改意见510多条,全面提升各部门绩效目标编制水平。

    三是事中严格绩效监控。按年度开展部门绩效运行监控,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监控比例达100%,覆盖全区71个部门。2023年起,通过预算一体化系统在线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并将年中追加项目纳入监控范围,同时一般项目监控和重点项目监控相结合,使用“红黄灯”精准预警,根据监控结果取消项目、压减资金,有力提升全区各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效率。

    四是事后强化绩效评价。推行部门自评—财政复核—财政重点评价的“三段式评价”模式。绩效自评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线上通过预算一体化系统下达任务,线下选取项目开展第三方复核,开出整改通知单。按年度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重点绩效评价,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预算。2023年以来,评价重点项目41个,涉及资金32.3亿元。根据评价报告中的意见建议,强化对口单位的日常财政财务监管,同时将评价结果上报区人大和区政府,并在区政府网站公开,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强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的作用。

    二、构建“三挂钩”结果应用机制

    瑶海区财政局积极发挥绩效管理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在重点绩效评价工作中突出评价结果应用,充分运用于改进管理、调整政策、安排预算,有力提升全区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强化与改进管理相挂钩。坚持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将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年度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奖惩机制,对于绩效评价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项目,督促有关单位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追责问责。优先选择改进管理需求迫切的项目开展评价,以问题整改为契机,同步完善了6家单位的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体系,扩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深度。

    二是强化与政策调整相挂钩。对2023年实施的《瑶海区加快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瑶海区关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多项区级政策进行绩效评价,针对补助比例、目标制定、申报程序等方面发现的问题,要求政策制定单位逐步修订完善,对设计不合理、执行有偏差的政策条款按下“暂停键”。同时从推动跨部门政策整合、清理退出交叉重复政策等角度,提出进一步政策优化意见。

    三是强化与预算安排相挂钩。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下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对于评价结果较优的,视实际需要及财力情况,适当予以倾斜;对于未达到预期绩效目标,或发现问题较多的项目,根据情况相应调减预算直至取消项目。该区环卫综合保洁、托幼服务等项目通过精准测绘面积、提前摸排招生情况等整改措施。

    三、建立“绩效+”融合管理格局

    一是“绩效+产业政策”。对《瑶海区关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产业政策制定背景、主要目标、资金情况、实施情况等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对144项支持条款、360多家兑现企业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找出预算执行效果不佳、绩效水平不高的具体原因,对发现的绩效目标执行偏差和管理漏洞,分类处置并予以纠正,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完善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绩效+基金投资”。建立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围绕基金设立、基金投入、运作管理、产出质量等方面,细化23个三级指标,重点评价投资规范性、投资进度、投资企业成长等情况。督促区属国企严格监督基金运行,主动跟进拟投项目,紧盯项目返投落地。

    三是“绩效+消费补贴”。政府消费券作为一种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能够刺激消费,增强市场活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但由于使用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短期内金额规模较大,其实际效用和长期效果也受到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瑶海区在2022年,组织对“汽车消费节”活动进行了绩效评价,从行业影响、消费促进、财税贡献等维度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