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01024850290707-202212-00006 |
信息分类: |
负责人解读 |
发布机构: |
瑶海区生态环境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2-12-30 |
文 号: |
,, |
有效性: |
有效 |
生效时间: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名 称: |
【区生态环境分局曹逸副局长】《合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失效时间: |
暂无 |
政策咨询机关: |
瑶海区生态环境分局>综合科 |
政策咨询电话: |
64496931 |
关键词: |
|
索引号: |
113401024850290707-202212-00006 |
信息分类: |
负责人解读 |
发布机构: |
瑶海区生态环境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2-12-30 |
名 称: |
【区生态环境分局曹逸副局长】《合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失效时间: |
暂无 |
有效性: |
有效 |
生效时间: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文 号: |
,, |
关键词: |
|
【区生态环境分局曹逸副局长】《合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发布时间: 2022-12-30 11:28 信息来源: 瑶海区生态环境分局
今年7月1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合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曹逸副局长重点从四个方面解读:
规划制定背景和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根据市政府规划编制要求,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有关单位于2020年6月启动《规划》编制工作。起草中,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市两会精神,落实《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要求,系统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经验,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并组织专家评审。《规划》与国家、省上位规划及相关文件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衔接充分,落实体现国家、省最新决策部署,与其他重点专项规划保持一致。
(一)全面贯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在形势分析、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与《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逐项逐条对标对表、细化实化。(二)加强衔接。注重与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全面衔接,加强与各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坚持承接和创新,兼顾当前和长远,科学设定各项目标任务,对全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各方面作出系统谋划阐述,确保指标体系、框架板块系统完整,避免缺项漏项。同时,在本《规划》基础上,进行全领域延伸拓展,分项制定“地表水、土壤、大气、节能环保产业”等专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三)夯实支撑。为增强直观性、可读性、宣教性,突出数据、项目和重大事项支撑,《规划》印发时,同步发布《规划》图解;在文本中,用1张表反映“十四五”主要指标体系;用28个专栏列出重点项目、重要举措与细化指标;用8张图反映生态红线、分区管控、监测点位等信息;用附表的形式列举了代表性项目和重点工作措施,便于推进落实。
(一)总结分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圆满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更加扎实、环境治理体系和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等五个方面对我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进行了回顾。(二)研判分析“十四五”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是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二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作出了“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等一系列指示,为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三是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打造美丽中国合肥样板提供新契机。四是“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G60科创走廊城市协作等国家战略机遇在合肥市叠加,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推进,为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动力。五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合肥市生态环境建设,立足合肥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城湖共生的养人福地”的要求。六是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系统性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产业支撑。(三)“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标。2025年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更加和谐,“美丽合肥”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巢湖成为“最好名片”,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精彩呈现。2035年远景目标: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常态,生态环境空间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全面形成,资源能源集约高效使用水平大幅度提升,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绿色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环境公共服务实现全域均等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全市生态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改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美丽合肥”基本建成。
统筹推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及巢湖综合治理”,明确“5+3+2”工作体系,即“十四五”时期的5项重点工作、3项重要抓手和2项支撑措施。(一)5项重点工作。一是坚持系统治理,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四源同治”、扎实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打造巢湖“最好名片”。二是坚持协同控制,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研究、加强固定污染源治理、加大移动源污染管控力度、推进大气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三是坚持低碳发展,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构建低碳高效能源体系、深入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四是坚持分类施策,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建设用地监管力度,有效防治土壤污染。五是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守护乡村生态环境。(二)3项重要抓手。一是加快绿色转型,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减少污染排放。二是严控环境风险,全力巩固核与辐射、化学品、饮用水、生物安全,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守牢安全底线。三是创建生态示范,积极申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县(区)、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提升城市品质。(三)2项支撑措施。一是突出创新引领,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法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完善环境治理体系。二是突出智慧监管,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信息化水平、织密生态环境监测立体网络,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今后,合肥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合肥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合肥人民生态环境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扎实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将巢湖打造成为合肥的“最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