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以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荣获荣誉
2023年营商环境(劳动力市场监管)工作优秀单位、2023年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优秀单位、2023年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2月7日,“春风行动送岗位”刊登于劳动保障报,5月20日“‘好就业’,更要‘就好业’”刊登于安徽日报头版,8月13日,“找准服务‘支点’,撬开人才‘富矿’”刊登于劳动保障报。
(二)就业创业
1-8月份,瑶海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518人,任务完成率91.46%。失业人员登记总数82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111人,再就业率49.88%;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数92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21人,再就业率89.14%。
截至8月底,在区人力资源市场、各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周三就业招聘日、周六人才对接日招聘会、N主题招聘会共 299场,服务企业11543户次,达成就业意向7659个次。
截至7月底,共支持128名高校毕业生、99名返乡人员创业;联动各镇街开展各类创业活动86场,参与人数超4000人次;辖区内目前在孵创业实体186个,辐射带动就业2098人;向辖区内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发放园区补贴268.48万元;
1-7月,瑶海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规上企业数16家(今年上半年较2023年新增4家),营收总数达117103万元,同比增长21.7%。
(三)社会保障
以综合柜员制形式对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打包办”事项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结合本地实际,实现高频事项在规定时限基础上提速80%以上。结合人社快办行动工作部署,先后将20余项区级业务权限下放至街道、社区。
今年以来累计征缴基本险总收入113242498.5元,累计职业年金总收入61244773元,征缴率100%,累计养老金待遇发放总金额146888204.93元,发放率100%;截至8月全区共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约96000人,共接收企退人员档案114202份,国企退休人员13912份,其它企业退休人员100290份,开展“人社就近办 社银一体化”项目,累计开通“社银一体化”银行服务网点7个。
(四)人事人才
完成合肥市瑶海区2023年下半年15名教师、合肥市瑶海区2024年40名教师的招聘工作、瑶海区区属学校面向部分高校引进20名优秀应届毕业生面试工作;完成合肥市瑶海区2024年4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配合民政局为社区招聘社区工作者127人,为区直各部门补充招聘编外人员10人,完成面向瑶海区社区小管家招录40名社区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
开展瑶海区招才引智活动,赴合肥师范大学、合肥大学等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校园招聘会7场,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1场,积极参与组织“合肥请您来”高校毕业生招聘会11期。截至8月底,带动集聚新增就业大学生7493人。
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338人次,兑现补贴资金126.42万元,审核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52人,已发放技师研修补贴14.95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已完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492人次;开展瑶海区求职能力实训营,已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营学员班1期,培训学员30人,实现就业3人。
(五)劳动关系
1-8月,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650起,完成认定556起,受理案件量与上年度同期持平。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410起,结案1340起,结案率95.03%,其中调解918起,调解率为65.10%。截至8月底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案件接收3283起,已办结3130起,12345市长热线回复4979起,信访平台接收56件,已办理53件。帮助1100余名农民工依法讨薪约2000余万元,其中通过监察大队账户代发工资469人合计1042万元。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就业创业方面。失业人员中大龄人员、女性占比较高,就业竞争力、短期就业欲望较低;其他失业人员中存在部分人员择业观念有偏差,基层职业就业倾向薄弱。
2.劳动关系方面。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新业态行业劳动合同用工不规范,容易引发劳资纠纷。
三、下一步重点任务安排
1.全力做好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工作,全面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常态化开展“2+N”等招聘会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快聘平台为企招工。
2.持续将创业核心指标、支持重点创业群体人数、工作服务成效等重点考核指标压实落靠,推进全年支持1300名重点创业群体、新增1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指标落地落实。
3.进一步做好本区人社政务服务窗口建设提升工作,针对二季度在全市营商环境考评中成绩靠后情况,进一步明确窗口纪律、提升服务意识。
4.探讨设计我区企退人员档案馆管理方式和档案调阅标准化流程建设,全力推广丧抚费申报网上办理,确保相关考核指标达标。
5.配合区教育局做好瑶海区区属学校面向部分高校引进优秀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开展瑶海区2024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开展瑶海区2024年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与评审认定工作。
6.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确保欠薪案件动态清零,坚持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加强与劳动监察、失业保险等部门联动,聚焦工程建设、新业态行业企业,主动防范化解劳动人事争议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