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治理城区道路街道车辆乱停乱放的提案”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由于早期执行的停车配建标准较低,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区内停车供需矛盾居高不下,下一步继续加大停车供给缓解停车难,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力度,规范交通秩序。
一、城区停车供需现状和措施
1、区域停车供需现状。据2023年3月《合肥市区停车设施普查分析报告》,合肥市2023年末机动车保有量305.8万辆,2022年底市区范围内小汽车保有量204.3万辆,对比2017年的113.6万辆增长了79.8%,2022年底停车总体供给195.99万个(2017年125.89万个),共计增长速度55.7%,车辆车位供给比1:0.96(2017年是1:1.11),大城市相对合理的比值1:1.1-1:1.3,停车泊位供应增长速度远低于车辆新增速度。
市区范围内白天停车需求122.3万个,停车缺口约6.95 万个,夜间停车需求145万个,停车缺口约10.77万个,按照日间或夜间最大停车需求来估算不同地块、不同路段的停车缺口,市区现状最大停车缺口约14.16万个,停车缺口主要集中在二环内。
瑶海区停车供应21.68万个(2017年16.35万个),增长速度32.6%,其中,配建停车泊位20.33万个,路外公共泊位7749个,路内泊位5721(收费泊位2998个)。白天停车需求16.82万个个增长28.3%,停车缺口约1.12万个,主要集中在新亚汽车站及其周边、沿河路沿线、红光农贸市场、万达广场等周边。夜间停车需求24.34万个增长37.5%,停车缺口约3.23万个,主要集中在天目未来、白马商城、侨康苑、沿河路沿线等周边。统计最大停车缺口约3.52万个,供需缺口集中在郎溪路以西。
2、停车设施规划与建设情况。合肥市便民停车行动(2022-2025)推动普查停车资源、建立城市停车设施基础数据库、完善市级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完成编制市区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修订停车设施配建指标到1:1.5等措施,到2025年形成停车场常态化建设管理体系,健全停车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累计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35万个。2024年计划建成停车泊位11万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1.44万个)、充电设施8000个(其中公共充电设施2000个)。
2023年瑶海区便民停车行动提出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15万个以上,实际新增建成车位1.46万个。2024年计划新增建成车位1.2万个。目前,区域内已备案开放停车场共计171处车位3.46万个,其中政府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操场地下停车场、待建空地边角地块等停车场73处车位1.08万个。
3、老旧城区升级改造提升停车供给。2023年辖区常住人口约88.9万,老工业基地转型与城区旧改压力大,老旧道路和小区多,停车缺口大,2024年市二院小区、文明大院等2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改造后进一步提升市政配套和社区服务设施。和平路片区(淮南路、东一环、南淝河、东二环)城市更新项目启动,更新面积约3.54平方公里,更新范围内共包括项目地块28个、配套公园17处、新增城市道路11条,通过城区升级改造可有效增加停车供给量、改善交通状况。
二、加强日常管理,优化交通秩序
4、利用边角地块、闲置空地建设临时停车场,设置路边车位和收费泊位,增加停车供给。大通路老旧小区多停车供给不足,先后建成大通路水泥厂、搪瓷厂和木材加工厂等3个临时停车场共计291个车位。道路两侧商户较多,路边停车需求量大,为避免车辆长期停放有效提高车位周转利用率,在大通路来安路和荻港享设置路边收费泊位196个,便于居民夜间停车和周末停车,夜间19时至次日早晨7时及周末(含节假日)全天免费停放。
5、加强道路静态交通管理。交警瑶海大队加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交通巡查力度,对随意乱停放、占据机动车行车道的车辆加大处罚力度,督促市民文明出行,遵章守纪。
6、优化共享单车停车秩序和运维保障。对全区共享单车还车点位开展优化,已调整停车点511处。督促单车公司完成新旧车辆置换,保持良好车况车貌,已置换新车1600辆。同时加强地铁口、医院学校门口重点区域区域、重点路段和时段运维保障。
7、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法规意识。随着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覆盖范围区域扩大和密度增大,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快捷便利度有了很大提升,有效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压力。同时,通过媒体公益广告,联合交警、社区志愿者和共享单车企业,开展文明出行宣传,提高文明出行意识,提倡公共交通出行,改善静态交通秩序。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公共设施管理科
联系电话:0551-64420360
2024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