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统筹协调,构建应急管理新体系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经验,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结合我区实际,积极健全完善《瑶海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部门应急预案,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预案演练,全年至少开展2次区级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指导协调区相关部门和镇街开发区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并推动应急演练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切实提升预案实战化水平。
2.推进应急区域联动。贯彻落实《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合发〔2019〕22 号)
要求,推进瑶海区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一体化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性重大灾害事故联防联控体系,加强瑶海区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与长三角地区相关预案的衔接,实现应急管理跨区域业务协同、信息共享、联动处置,提升区域应急协调联动能力。
3.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支持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领域专家队伍建设。
二、聚焦源头管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4.推进城市安全发展。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目标牵引,对照《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突出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和应急救援“五项建设”,全面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创新城市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城市安全规划、城市基础及安全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产业安全升级改造,着力夯实城市安全发展基础。
5.开展城市风险辨识与评估。依托专业力量,对瑶海区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与评估,编制区域内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清单,科学区分风险等级,为瑶海区安全风险管控提供依据。加强对瑶海功能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单位,形成权责清晰的区域安全风险分类分级管控、联防联控机制。
6.加强信息化建设使用。推进我区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二期项目、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建设,强化信息化平台推广使用,抓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完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辅助决策功能。完善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在风险监测预警中的作用。
三、聚焦风险管控,守稳安全生产基本盘
7.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合肥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并落实到部门工作职责规定中。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带头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动向全体员工和社会进行安全生产承诺,保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落实。
8.推动落实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对照《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意见》,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梳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快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2020年各项改革重点任务能按期完成。
9.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力度,督促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降低安全风险。突出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加强“两客一危”、重型载货汽车等重点车辆和企业的安全监管。突出建设施工领域,重点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轨道交通建设监管,落实事故预防措施。突出消防安全领域,深入开展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整治,积极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提升火灾风险防控能力。
10.深化安全生产执法。科学制定和实施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对全区重点监管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建设,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联合集中执法,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执法,切实将安全生产的责任和压力传递到企业。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随机抽查工作细则等制度,增强安全监管执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安全生产信用信息采集报送,加强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联合惩戒。
11.加强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进一步加大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力度,促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面开展对事故调查整改措施落实效果进行评估,防止出现“重调查、轻处理,重处罚、轻整改”的问题,发挥事故调查对事故预防的震慑作用。进一步抓好事故直报统计和安全形势分析,增强对安全监管工作的精准指导能力。
12.开展危化品安全提升行动。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加强源头治理,严格危化建设项目审批和换证许可,增强危化建设项目本质安全水平。强化精准执法,持续开展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罐区等储存场所、动火等特殊作业、安全设计诊断、自动化改造等化工安全专项整治,落实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要求,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全面排查治理隐患。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
13.严格工贸行业安全监管。持续推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规范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流程,提高管控工作实效,实现管控闭环管理。重点强化工贸涉危(涉氨制冷)、粉尘爆炸、有限空间等行业安全专项治理。完善重点工贸企业台帐,实行分类管理,切实提高安全监管的针对性。
14.夯实企业安全基础。突出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和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在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提高事故风险防范和应对处置能力。推进城市社区安全网格化建设,提升基层安全管理能力。
四、聚焦综合防范,下好灾害防治先手棋
15.强化自然灾害防治责任落实。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建设,建立会商研判、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监测预警,积极做好自然灾害应对,密切关注暴雨、洪水、大风、高温、寒潮、暴雪、大雾等恶劣天气,适时做好群众避险转移、险情灾情处置、受灾群众冬春救助等工作。强化全区灾害信息员综合业务培训,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全面准确”的灾情统计报送管理体系。
16.做好洪旱灾害应对。强化指挥调度执行,不断提升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科学决策水平。加强会商分析研判,增强防范应对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防汛值班值守,加强预报预警,确保防汛抗旱信息畅通、应对及时。加强抢险救援组织,形成防汛抗旱抢险救援“一盘棋”,快速、高效组织开展抢险救援行动。
17.强化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立足常见自然灾害,加强先进设备和特殊装备器材配备,提高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确保物资储备种类齐全、准备充足,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增强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建立应急救灾物资管理、调拨与运输联动工作机制。
五、聚焦聚力融合,锤炼应急铁军战斗力
18.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机关队伍建设,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应急管理服务。突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9.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统筹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应急管理业务培训轮训,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水平。学用结合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为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提供有力保证,全面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发展。
20.强化应急值班值守。进一步强化应急值守,严格执行 24 小时值班和节假日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人员培训,确保应急值守工作高效运转。强化信息首报意识,及时准确报送突发或敏感事件信息,杜绝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注重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对人员伤亡、事发时间、造成影响、事态进展等关键信息要核准查清,加强跟踪,及时续报,为采取正确应对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