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一是隔离点储备和管理工作。区应急局党员干部主动作为,面对今年的两次疫情,先后走遍全区,筛选符合条件的隔离点,储备隔离点75个,最高峰时启用23处隔离点,完成46次隔离酒店“三区两通道”改造、地板革铺设以及442个门禁和1404个门磁安装,提前完成市、区下达的备用任务,将原可用房间数208间扩充至8710间,超额完成任务指标。牵头从全区抽调隔离点工作人员141人,组成工作专班24组,在区委组织部支持下做好点长及专班管理调度工作。2022年以来,为33007名隔离人员提供服务。二是落实后勤保障工作。制定局机关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为全区隔离点备用、改造、启用、运行各环节提供财务、物资、车辆等支持,不断总结经验,先后探索制定了点长工作职责等规范隔离点管理的制度10项,印制成册发放到各个隔离点,为隔离点提供了制度保障,妥善处理与隔离点相关的各类投诉、举报、咨询3200份。三是建立临时党支部。牵头成立隔离点临时党支部,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佩戴党徽上岗、架构制度上墙等全部到位,先后收到22份入党申请书,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四是做好全市防疫工作。克服自身困难,支援兄弟县区,累计提供隔离点14处,隔离房间1625间。每周承担“两站一场”保障任务550间,10月份,先后协调5个县区支援我区防疫工作。荣获“合肥市先进党组织”。
(二)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一是部署重点工作。制定印发2022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进一步提升监督检查效能。对照15条硬措施,细化分解了77条具体任务和工作举措,明确责任单位,做到措施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区共督导检查单位7379家,发现隐患6082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全区共检查单位4815家,排查隐患1900条,落实整改1606条,立案执法19起。属地交叉互查专项整治,累计检查875次,检查单位1483个,排查风险隐患746项,落实风险隐患612项。部署集中整治六十天行动,成立6个包联督导组,开展督导检查,每周通报,确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开展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累计检查单位11754家,发现隐患6998条,落实整改6429条。开展安全生产集中约谈会,累计约谈企业636家,签订责任书825家。三是抓严执法检查。妥善处理完成152起省、市转办的安全举报投诉件。完成5起事故调查处理,5起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四是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印发“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庐州行”活动方案,拓展了线上直播、参观体验馆等特色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安全宣传活动62场次,受众86301人。五是开展“党建+安全生产”工作。联合区委组织部制定印发《“党建+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召开2次调度会,对“党建+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部署,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的双向深度融合,截至目前,29家重点单位结合本辖区本部门特点制定了工作方案,29家党(工)委(党组)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研究推进,并将安全生产理论知识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同时将“党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中,29家单位组建了党员安全宣讲团或党员志愿服务队150支,这些队伍开展了“五进”安全宣传、安全生产演练等形式的“送服务”790次。在关键岗位设置“党员安全生产示范岗”207个,在重点领域上建立党组织254个,签订安全承诺书2105份,648名党员参与“党员带头除隐患”专项行动,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697条,已落实整改1337条。
(三)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及时处置上报突发事件信息7条。二是完善预警应急机制。更新全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名单,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250条。三是优化专项应急预案。牵头指导全区完成20个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和评审工作,完善全区应急预案体系。四是完成应急仓库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内外整修以及水、电、监控、货架安装已完成。五是积极备战应急比赛。牵头做好参加合肥市应急救援队伍“大比武”竞赛活动备训工作,训练队伍2支。
(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是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整改。自查普查数据2362条,抽查单位31家,整改4家单位7条数据问题。二是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印发自然灾害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方案,统计全区防汛物资,及时调整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与企业签订防汛物资代储协议3份,赴无为大堤瑶海责任段检查。三是夯实防震减灾基础。制定印发2022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要点,完成10大类200个工程的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工作。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执法改革进程缓慢。截至目前,省市各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均存在执法队伍行政级别及编制数量配额、执法人员工资待遇未明确等问题,可操作性及执行参照性不强。
(二)疫情带来新挑战。受疫情冲击,企业效益下滑,经营单位频繁停复工、安全人员配置不齐。不少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奋战在抗疫安全双一线,无法正常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三)业务力量不足。隔离点储备、改造、管理、相关费用支付及工作人员管理均由我局一力承担,导致业务工作力量不足,上半年业务工作成效不明显。
三、2023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持续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一是纵深推进“党建+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统筹调度推进“党建+安全生产”工作,定期组织督查、分析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检验“党建+安全生产”工作成果,剖析存在问题、梳理改进措施、总结工作经验,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党建+安全生产”成效。二是在总结梳理202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成效特点的基础上,突出营造浓厚氛围、突出全民安全素质提升,组织开展2023年“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切实把规定动作认真落实好、联动事项协调配合好、创新项目精心安排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三是把握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特点和规律,分析研判客观存在的安全风险,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落实整改。进一步强化重点时段安全生产责任和意识,紧盯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点时段,全面排查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工贸、养老机构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与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四是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根据《合肥市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整合监管执法职责,健全监管执法体系,规范人员编制管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五是完成事故调查处理,保证工矿商贸事故统计联网直报率达到100%,不断提高事故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如遇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及时处置。二是推动应急指挥基础建设。根据省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标准,加快推动建设应急指挥平台系统。三是提高应急人员业务能力,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和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加强我区应急、地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应急救援水平。四是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演练,推进我区各类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备案工作,并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及评估。
(三)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一是做好各类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工作,全面开展防汛抗旱隐患排查,把握灾害防范应对主动权。严格执行地震宏观异常及谣传信息零报告制度,做好三里街地震观测井、和平广场地震预警台站和应急避难场所运维管理工作。二是充分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科普活动,推动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街道等创建工作。
(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隔离点储备、改造、管理工作,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做好人员统筹调度工作,优化隔离点管理模式,有效应对各类隔离点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