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瑶海区应急管理局2023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一、重点工作
(一)全面压实安全责任。在节假日和重大敏感节点,区委四大班子负责同志带队现场督导安全生产工作数次,协调解决安全隐患问题;先后在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情况汇报,部署有关工作;制定《瑶海区安全生产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对年度28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工;成立区安全生产工作专班,切实推进区安委会办公室实体化运行;组织23个部门和13个镇街开发区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实现责任落实横到边、纵到底,有人管、有人抓。
(二)提升安全治理水平。一是推进“党建+安全生产”工作。根据不同时间段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在复工复产、有限空间作业整治、专业市场整治、“安全生产月”等工作开展同时,下发“党建+安全生产”工作提示单5次;在全区组织开展“主题安全日”活动,并成立督导组,实地督导;设计街镇、社区、企业三个层面的“党建+安全生产”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各级意见16条。随机抽取13个社区,实地调研基层“党建+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当场就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予以解答,帮助打开工作思路。二是推广落实安全生产十项制度。召开工作调度会专题学习合肥市安全生产“十项制度”,并结合实际,明确我区集中座谈计划、定期调度方案、包联督导工作、班前例会制度推广落实方案等具体贯彻措施。各单位各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十项制度宣传教育,扩大知晓范围,确保十项制度落实工作全动员、全员抓。三是全面推行“一会三安”制度。通过严格落实企业班前安全例会,配齐配全班组安全员,规范佩戴安全帽、安全绳,持续强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努力减少“三违”现象,全面压降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截至目前,各单位各部门已对133家企业“一会三安”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74处,均整改完毕。四是强化安全生产执法督查。市安委会第八包联督导组对我区开展18次督导检查,涉及13个街道、6个部门、24家企业。区安委办积极准备区级迎检台账,与各单位各部门做好迎检工作对接指导,并对督导组发现的39处问题隐患跟踪整改,目前已整改38处。同时,区安委会6个包联督导组继续开展常态化包保检查。五是坚持宣传教育引导。紧扣第22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主要领导刊登署名文章、每日一些、主题宣讲、征文比赛等活动。集中举办“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创造性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急救知识现场教学、消防器材使用和知识科普、安全知识有奖竞答等安全宣传网络直播活动。
(三)推深专项整治行动。一是迅速开展大市场安全整治综合执法行动。利用1周时间对32处专业市场及周边配套物流园、农贸市场等开展整治综合执法行动,成立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重点针对14项内容开展全覆盖、地毯式排查。行动期间共检查市场内生产经营单位4787家,排查发现14类问题隐患数544条,其中能当场整改的260条,限期整改问题284条。针对合肥市确定的4个重点市场开展“回头看”,发现隐患32处,已整改28处(汽配城3处、漕冲市场1处)。二是集中开展餐饮场所燃气消防安全统一排查整治行动。聚焦餐饮、农贸市场、学校、医院、使用瓶装液化气的大排档、烧烤摊、小吃店等重点场所,切实摸清燃气使用场所、用户、安全隐患底数。6月22日—25日全区累计派出检查组296人次,检查组检查1449家,排查隐患818处,现场整改269处,餐饮场所张挂宣传标识1132家,餐饮场所开展过行业部门燃气使用培训1060家,无重大情况。三是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各单位各部门以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城镇燃气等行业领域为重点,严格安全检查和执法,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行动。全区抽检企业2067家,发现隐患843处,已整改828处。
(四)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危化、工贸,组织召开2次安全生产集中座谈会,与51家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违法“小化工”专项整治,对辖区化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走访和集中约谈。烟花爆竹,查处非法经营行为9起,非法储存2起,共收缴烟花爆竹140余箱。油气长输管道,每月前往相关企业开展巡查,建立隐患排查清单和措施清单,逐条落实整改措施。交通运输,走访3家危化品运输企业、8家客运公司、17家普通货运企业开展安全检查。瞄准高风险重点运输企业,常态化开展货车超载违法行为查处,推动实现重点车辆和高危企业动态清零。校园安全,联合多部门及属地,重点对校园“三防”、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周边环境等开展全面排查整治20余次,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日常巡查100余次,综合执法8次。建设施工,区住建局对45个区级建设项目开展了日常巡查及各类专项检查,累计出动870余人次,下达整改意见书430余份,其中涉及停工整改15个,通报项目4个,行政处罚调查取证移交各类案件16件;东投公司对通过对典型项目开展停工整改、履约通报、约谈法人、安全质量通报会上表态发言等多种措施,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管理力度。民政福利机构,开展各项安全督查检查25次,严格落实隐患整改措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11次,不断提高处置突发情况和自救互救能力。文化旅游场所,出动检查人员人员1200余人次,共检查各类文旅场所4517家次,保障文旅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城镇燃气,对53家餐饮、食堂开展检查,督促整改未安装燃气报警器、连接软管老化等问题;取缔3处非法经营液化气点。消防安全,检查单位3073(家、次),发现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3194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2966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2322份,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445份,下发临时查封决定书66份,责令“三停”单位61家,罚款334.3万元,拘留1人,行政处罚数目前位列全市第一。商贸领域,出动检查人员120余人次,检查各类商业场所150余次,发现一般安全隐患33处并及时督促整改。特种设备,其他行业领域,排查户外广告、招牌设施710余处,发现安全隐患点10余处,及时加固整修店招20余处,拆除破损公益广告画面5处、违规楼顶广告10处;对医疗机构开展“地毯式”全覆盖检查,发现隐患516处,整改508处。
(五)夯实灾害防治短版。优化完善区级防汛指挥体系,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体系,加强防汛抗旱统一指挥与统筹协调,形成稳定高效的指挥组织体系。积极推进基层防汛体系标准化建设,大兴镇、和平路街道、城东街道作为试点于今年7月底前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其余街道、开发区于2024年6月底前完成建设内容。摸排27处防汛洪涝隐患,其中24处为城市防洪隐患,并将城市防洪隐患情况发函至区城防办。抓实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各镇街开发区组建不少于50人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并登记造册;依托辖区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队伍组建17支防汛抢险应急专业队伍。
(六)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组织举办瑶海区首届应急系统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累计开展5期全员培训、7天专题研讨班和2期专题培训,邀请各级党校、省厅、市局宣教中心讲师或者相关领域专家授课36场,涉及课程31个,区街居三级共591名干部职工和80名重点企业安全员参训;成功举办“应急救援技能”和“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等两个项目比赛,全面提升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工作能力水平。坚持日常值班和重要时间段的应急保障工作,加强元旦、春节、两会等特殊时间段应急值守工作,实行专人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编制、审核和发布各类预警信息80条。对地震观测井开展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做好防火、防盗、防触电工作,确保各类仪器设备正常运行,资料连续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