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瑶海区应急管理局2024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一、近期重点工作情况
1.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多次深入全区各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检查。二是区安委会5个包联督导组持续对镇街开发区开展督导工作,发现问题隐患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三是印发《瑶海区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责任清单》,厘清部门工作职责、提高安全监管效能、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四是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区仓储物流场所全链条安全生产责任的通知》,从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全区仓储物流场所全链条安全生产责任。五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已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207家,排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37项,完成整改34项。
2.扎实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大宣传、大排查”工作。截止目前,全区对企业开展大宣传大排查企业共1402家,发现问题隐患2388项,已整改2258项。二是开展打击非法违法“小化工”专项整治。重点现场核查19家涉嫌未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化学品经营企业,查处3起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1起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超许可范围经营危险化学品、1起非法醇基燃料橇装式加注站点,均及时消除现场安全隐患并立案处罚。三是开展住宅小区楼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排查703个小区,累计发现各类隐患1796处,已整改1787处。
3.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区商务局共出动检查人员120余人次,检查各类商贸场所242家,发现一般安全隐患103处并及时督促整改;区住建局出动400余次,下达巡查整改意见书200份,发现各类隐患问题630余处,并督促项目整改,限期回复。区市场监管局出动执法人员923人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42家,检查设备1420台套,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隐患105个,查处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违规问题7起,处罚金额6万余元。区园林绿管中心开展“有限空间”、“一会三安”、“动火作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检查,共发现18项安全隐患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区民政局共开展各项安全督查检查42次,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隐患,严格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整治;区卫健委对全区328家医疗机构、15家独立托育机构开展全覆盖检查,共发现隐患193处,目前已整改190处;区文旅局检查各类文旅场所340家次,其中网吧和娱乐场所108家,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210家,旅游景区3处,星级旅游饭店4家,公共文化场馆15处,实现文旅场所全覆盖,发现一般隐患问题75个,关停艺术类培训机构2家。
二、当前安全风险研判
一是近期省外相继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我区一季度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同比上升,暴露出我区的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和停放等问题有所反弹,应高度关注。
二是道路交通领域风险较为集中。货车、搅拌车、长途运输车过境、渣土运输存在风险隐患;三四轮车违法载人的问题;各类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较差,人车混行、互不礼让情况较普遍。
三是建筑施工行业进入活跃期,施工作业频繁,安全风险增大,易发生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和坍塌事故。
四是一些居住场所消防预警能力不强,老幼群体防范意识和逃生能力较弱,堵塞通道、锁闭出口等动态隐患屡禁不止。
五是夏季强对流天气、雷电天气频发,容易引起危化品储存企业各类安全设施设备损坏,危险品燃爆风险增大。
六是随着气温不断上升,温度高、湿度大,有毒有害气体容易挥发聚集,易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违规作业、违章操作等,事故风险增大。
七是当前餐饮等非居民用户用气量不断上升,用户操作不当、环境通风不良导致的燃气使用风险随之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该行动已进入专项治理阶段(2024.5—2025.12),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有序推进“八大行动”,对各自辖区和行业领域、重点单位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排查治理,建立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切实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措施,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各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信息汇总上报,按要求在三年行动信息系统内及时填录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上报的各项数据信息真实准确。
(二)配合合肥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区安委办在三月底已根据合肥市文件要求明确我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任务分工和责任单位,请各单位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对标对表、补缺补差,及时推动各项创建任务按时落实,形成全区“共创、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三)紧盯重点领域防控。突出燃气、道路交通、工贸、危险化学品、建设市政等重点行业领域,扎实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整治;督促施工单位强化“一会三安”制度落实,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和出借资质等行为;排查整治外包外租等生产经营活动、动火等危险作业。
(四)做好应急和防灾工作。强化雷电、暴雨、大风、高温等极端恶劣天气的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提前梳理风险,全面排查隐患,做好防范应对。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防汛抗旱信息畅通、应对及时、处置高效。统筹推动开展各类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抢险救援协作能力、应急联动和指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