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瑶海区市场监管局投诉举报数据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5-27 10:03 信息来源: 瑶海区司法局
【字体:  

2023年,瑶海区市场监管局认真履行消费维权监管职责,不断强化消费维权效能,确保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得到有力保障,为企服务渠道畅通无阻。全年共接收热线电话、网络、来信来函等渠道投诉、举报、咨询 54548件,同比增长36.28%,已办结 54121件,办结率99.21%(未办结的均在办结期限内)。

一、投诉举报数据汇总

(一)接收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22507件,其中,投诉16412件,举报6094件,同比增长-1.6% ,目前已办结21344件。

1 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接受理情况分布

(二)接听热线电话3635件,接待消费者现场投诉 322次,共计3957件。同比增长31.37%,目前已办结 3911件。

(三)受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单件26902件,同比增长92%目前已全部办结

接收信函类投诉举报及上级和有关部门转办函557同比增长66.77%,目前已办结521件。

(五)受理信访投诉358件,办理各类舆情、督办件及网友留言267件,共计625件,同比增长95.92%目前已全部办结

 

二、投诉举报数据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2022年相比,全区投诉举报业务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2345平台和信函渠道的受理量涨幅明显。从诉求来源来看,12315和12345两个热线平台为主要的诉求来源,占受理总量近90%。

2 近三年瑶海区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趋势图

3 2023年主要诉求来源分析图

投诉类别分析

1.商品类投诉举报。全年受理商品类消费投诉8220件,主要涉及:食品(2522件)、化妆品(1531件)、家居用品(1145件)、服装鞋帽(1053件)、通讯产品(401件)、医疗器械(398件),合计占投诉总量的85.77%。

4 商品类投诉分布图

主要反映:食品包装标识不规范、化妆品夸大宣传、网购商品退货纠纷、家电及汽车售后服务纠纷等。

2.服务类投诉。全年受理服务类消费投诉2878件,主要涉及:教育、培训服务(508件),文化、娱乐、体育服务(389件),互联网服务(214件),餐饮和住宿服务(203件),美容美发洗浴服务(170件),租赁服务(144件),销售服务(128件),合计占投诉总量的61.01%。

5 服务类投诉分布图

主要投诉内容为:教育培训、健身类培训、游乐场、健身房、美容美发店行业等预付式消费纠纷中产生的退费纠纷,餐饮和住宿消费活动中因服务质量引发的纠纷。

)举报事项分析

2023年,举报问题前五名依次是:广告违法行为(1946件)、不正当竞争行为(1217件)、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823件)、产品质量违法行为(328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197件)、违反登记管理行为(150件),合计占投诉总量的61.01 %。

6 举报问题分布图

(四)投诉举报地域情况分析。全区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几个辖区面积大、商业综合体、市场分布较多的市场监管所,其中龙岗所、长淮所和方庙所受理件数位列前三,三个市场所投诉举报量占全区业务总量的42.66%。

 



 

7 2023年各辖区投诉举报受理量分布


三、热点问题分析与建议

(一)预付式消费纠纷矛盾突出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因其便利、可享受商家优惠政策等特点,在健身、体育培训、美容美发等多种服务行业被广泛使用,成为新兴消费业态。受疫情和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该类纠纷问题频发,且此类投诉往往涉及行业较多、涉及多个监管部门、也因引发群体性消费投诉,处理难度较大,今后仍是监管中的重点、难点。

建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发挥协同监管作用,利用引入第三方监管账户、实行预付式经营许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手段,强化事前、事中监管,完善退款机制、有效减少预付式消费纠纷,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广告违法行为占比较高。广告违法行为占全国12315平台举报总量的32%,12315平台已成为广告违法行为举报的集中地。此类举报内容单一、指向明显,多数为反映使用绝对化用语,要求查处、书面回复和给予举报奖励,疑似为职业打假人。

建议:针对广告违法举报较为集中的领域,市场监管部门应发布“宣传指引”和“负面清单”,强化重点企业帮扶指导,提升广告引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坚持监管执法与为企服务并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职业投诉举报量不断提高。据统计,2023年全区职业投诉举报量约1.64万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30.1%。一方面职业举报人以投诉举报为手段向商家施压,索要高额赔偿,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职业举报人反复通过复议、诉讼等手段向市场监管部门施压,浪费了大良行政资源。

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完善执法程序。同时要普及法律宣传,提高广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防止其成为职业打假人的攻击目标。进一步完善职业索赔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充分运用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发挥各部门职能,规范职业举报投诉行为,使其真正发挥出正效应。

 

办结数据信息统计截至2024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