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 规划计划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3-10-22 11:59  信息来源: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字体: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坚持“五育共融”办学主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质量为核心,以活力教育为主线,以创新提升为动力,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学校建设,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重点工作和推进举措

    (一)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1.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落实意识形态的分析和报备制度;严格履行“三重一大”程序。抓好作风效能建设,强化网络舆情监管,严控负面舆情,按程序及时做好回复工作;认真严肃地开展学校党委及支部委员会换届,抓好各个环节,开创学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2. 完善教师发展机制。细化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和各级骨干的培养计划,充分发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采取青蓝工程、教研组专项培养等方法逐步有效推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3.打造平安健康校园。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能力,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把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放在突出位置,做好安全管理,重视公共安全,预防校园欺凌,确保学校平安。

    4.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统筹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硬件、软件一起抓,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5.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组织退休教师开展各类活动,定期召开教代会,做好教职工福利发放,继续做好民主评议工作,开展“最美办公室”评选活动、做好教职工健康体检、生婚丧等慰问工作。

    (二)立德树人助推学生五育并举

    1. 丰富德育活动,锤炼学生品质。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六节三典为依托,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达成德育目标。深入实施学科德育,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积极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推行自主管理,锻炼自立能力。细化学生一日常规管理,把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和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有机衔接,构建完整的自主管理体系;强化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继续开展“最美班级”评选工作;强调劳动教育,开展学生生活能力跟踪评价,做好学生素质发展评价工作。

    3.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创新育人模式。在全面夯实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在艺体方面寻找特色发展突破口,探索课程与教学改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会和各级各类艺术活动。

    4.抓实家长学校,促进家校共育。 采用线上和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家长教育讲座,积极构建学校现代家庭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家校合作这一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严格管理助推教学质量争一流

    1.课程开设规范有序。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学校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大课间活动安排表,开齐、开足、上好新课程要求的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占用节假日集体上课、补课。

    2.打造教学校本特色。一是细化备课环节,强化学情分析,要突出重点难点,充分预设;二是改进课堂模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达成率,继续推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增强方法意识;三是抓实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开展“分层作业”模式,落实二次批改和面批措施,强化知识巩固,发展学生能力;四是抓好学困生辅导,各学科各教师可就学生学情,组织开展师生、生生等形式的交流探讨,形成制度,解决学生疑难,激发学生兴趣。

    3.常规检查扎实规范。强化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做到每学期集中检查,力求细致、规范,要求环节齐备,数量充足,要有教学反思或听课评价,检查结果将及时公示并纳入绩效考核。同时,鼓励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互相听课,跨学科听课、行政领导推门听课常态化,加强评议交流,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2020年11月,学校经过层层遴选,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合肥市仅此一所中学)。2021年12月,在合肥市教育局及《合肥晚报》进行的万人参与的网络评选中,学校再次荣获2021年“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荣誉称号。在新的学年,三十八中人将继续秉承“循理自强,笃正表方,弥新精进,卓立担当”的精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