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的警钟已经敲响,在这酷热难耐的时节,蚊虫极易大量滋生,病原体繁殖速度也显著加快。
提醒您:八月防病切莫掉以轻心,需要关注蚊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高温中暑和溺水。
一、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指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一类疾病,如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乙脑和寨卡病毒病等。
夏季随着气温的持续攀升、降雨量增多、蚊媒活动愈发活跃,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
健康提示
1.环境治理: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区域,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场所。
2.个人防护: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可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逗留。
3.关注流行区疫情: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以及国内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的地区,出行前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返回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4.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食源性疾病
以微生物所致食源性疾病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误食导致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源性疾病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7~10月为高发月份,暑假聚餐、外出旅游增多,发病风险也相应增加。
健康提示
1.保持清洁,尤其饭前便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勤洗手。
2.生熟食物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生熟分开。
3.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食用前清洗削皮。避免食用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
4.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尽量不食用,如再次食用应彻底加热。
5.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和野生植物。
6.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污染风险。
7.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三、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
轻症中暑可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
快递员、建筑工人等户外作业人员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健康提示
1.预防中暑可提前适量饮用淡盐水,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2.避开正午时段外出或室外工作,外出时选择轻薄浅色的服装;使用遮阳帽、太阳镜、太阳伞、防晒霜等防晒用品;注意合理休息,并随身携带藿香正气丸、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品;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四、溺水
野外池塘、河流等地是发生溺水的高风险地点。
健康提示
1.游泳安全守则
选择救生员、安全设施完善的游泳场所;避免独自游泳,儿童要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游泳;下水前充分活动热身;避免长时间游泳或过度疲劳;儿童游泳时穿戴合格的救生衣或游泳圈,家长时刻注意看护。
2.紧急自救
发生溺水尽量保持冷静,放松身体,采取仰漂姿势等待救援,挥手并大声呼救,吸引他人注意,等待救援。
3.正确施救
不盲目下水,优先呼叫专业救援人员;用竹竿、绳子、救生圈等工具施救;如果溺水者无呼吸心跳,立即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并拨打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