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目标任务
2024年全区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任务为:全年净增国家高企50户以上、力争总量达220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50户;新增市级及以上孵化器或众创空间2个(其中新建1个、新培育国家级后备梯队1个);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在肥新成立企业20户,招引市外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10户;技术合同交易登记总额30亿元,科技成果登记350项;力争新增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1所。
二、重点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科创理论学习贯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强化区委科创委统筹协调调度机制,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科技创新工作要求,以及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区科技创新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重要平台建设。以科技招商为抓手,主动与产业招商、平台招商协同发力,着力引育更多科技型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工作谋划。依托“十四五”中期评估有关情况,持续推进“十四五”关键指标和重点工作,聚焦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积极配合牵头责任单位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提前谋划“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重点工作。
三是加强科创协同执行能力。在区委科创委统筹下,继续树牢全区科技科创发展“一盘棋”意识,围绕全委会和区政府工作报告既定目标任务与产业振兴行动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瑶海区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科学细化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强化科技创新指标调度分析,高效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增强同区直部门及属地的科创协同执行能力。
(二)全力实施新一轮创新主体培育计划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服务和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实举措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宣传与培训工作,加大科技型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奖励等政策宣传力度,主动服务和适应当前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节奏,强化2024年科技创新政策宣贯和兑现工作。建立国高企、国科小梯队培育数据库,精准提供科创服务。做好重点企业研发投入科技服务工作,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取得突破,全年净增国家高企50户以上、力争总量达220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50户。
二是结合瑶海区成果转化中心建设,促进校—企、企—企合作。积极设立合肥市瑶海区科技局技术合同登记点,搭建高校—企业的科技成果交易转化的服务平台。充分发掘全区科创平台服务能力,切实为企业提供基金投资、融资贷款、“双需”对接、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平台、知识产权运用,成果转化应用等综合型全生态链的“一条龙”科技服务,力争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总额30亿元。
三是支持区内国家高企、“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加大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围绕区主导产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重点关注年产值千万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以临规高企入规纳统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新兴产业比重。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把新的增长点“立”起来,支持禾丰科技、谷器数据、元顿传感、京思威等企业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加强重点企业科技服务,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台账,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服务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研发费用补助、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三)继续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打造瑶海科技创新高地。以中国网谷(一谷三基地)为承载,打造创新集群。突出中国网谷(一谷三基地)聚集、引领、带动作用,打造瑶海区创新高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对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科技园,学习先进科技创新产业化经验,争取招引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瑶海,力争完成科技招商10户以上。
二是聚焦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瑶海长三角科技战略研究院发展壮大,依托和引导其广泛开展创新项目招引、技术需求对接,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进度。围绕安徽省药品MAH转化中心落户,促进科技成果与生物医疗大健康产业、重点企业高效对接。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点跟进可持续技术研究院、禾丰科技研究院等项目,力争新建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1所。
三是加速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加快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后备梯队建设(瑶海科创集团运营的省级孵化器合肥市瑶海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原八戒工场省级众创空间,八戒工场拟变更运营主体给瑶海科创集团),拟制定科技招商、孵化载体建设专项支持政策,按照孵化载体分级分类梯队培育服务要求,加强与市外优质孵化载体运行机构的合作,积极争创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载体和品牌,新增市级及以上孵化载体2个。
(四)加强成果转化、科技招商、双招双引
一是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紧扣主导产业及未来信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整合企业、园区、风投、商协会等资源,围绕产业链设计创新链,加强科技招商全链服务。重点支持发展专业化、特色化的人工智能孵化载体平台,培育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创新型企业,充分对接科技合作资源,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合作、产业发展合作,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引进、培育力度,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工作方面有所突破。
二是引进培养科技和产业人才。以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为突破口,加大科技创新人才招引力度。谋划同安徽大学合作方案,积极招引成果转化落地项目。结合“活力瑶海才引全球”品牌建设,建立瑶海区科技工作者库。坚持军地合作,探索与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共建“军民两用成果转化中心”。举办“院士专家瑶海行”、“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进会”、创业沙龙、科创杯大赛、项目路演等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量子产业大会、世界集成电路大会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结合“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合肥科技创新日”等重要节点举办瑶海区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交流会。
三是提升成果转化、科技招商承接能力。发挥成果转化、科技招商专班力量,提升项目研判能力。积极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联盟,聚焦“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协同创新,充分挖掘科技成果,联合举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成果转化活动,吸引优质可转化成果来区批量转化,成果转化新成立企业20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