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健康科普】神兽归笼,健康第一!开学季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来咯→

    发布时间: 2025-09-12 10:12  信息来源: 合肥医保
    【字体: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恭喜成功通关【暑假】副本
    达成任务【派送神兽归笼】
    正式开启下一副本【校园生活】
    系统检测到
    玩家可能存在【神兽退货】风险
    别慌,这份“通关秘籍”请收好!
    👇👇👇

    开学后发烧、起疹子?

    小心手足口病!


    小朋友们重返校园后,突然发烧、起疹子是怎么回事呢?家长朋友需警惕手足口病。
    0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型别有很多,比如EVA71CVA16、CVA6、CVA10等,其中一些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症状。
    02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患者会出现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等症状,也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和臀部皮疹和/或咽峡部疱疹。



    (图源:福建疾控微信公众号


    少数病例皮疹不典型,表现为细小沙粒状皮疹、单部位皮疹或无皮疹。虽然多数患儿的症状不严重,但少数病例会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甚至出现肺水肿、肺出血和/或循环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 温馨提示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型别肠道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型别间鲜有交叉免疫,所以得过手足口病的小朋友还是需要小心。

    预防是关键

    牢记下面这几点!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口途径,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手足口病“防”大于“治”:

    01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归家后要认真洗手。




    (图源:Pixabay)

    02
    讲卫生

    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肠道病毒对75%酒精和5%来苏、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03
    少扎堆

    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04
    强体质

    合理作息,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05
    打疫苗

    部分型别手足口病有疫苗,可向乡镇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


    (图源:Pixabay)


    千防万防

    还是中招了怎么办?


    若孩子出现疑似症状,别慌!这样处理更科学:
    01

    居家隔离

    患儿应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02

    对症护理

    ✅ 发烧:物理降温,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 患儿口腔咽喉可能存在疱疹影响饮食,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 皮疹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疱疹。
    03

    出现这些症状,立即就医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如果患儿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无力、惊厥等症状,有可能发展为重症,需要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

    成人也可能隐形感染,不发病但可能成为传染源,照顾患儿后务必做好手部卫生,避免交叉传染。

    手足口病可防可控

    只要做好日常防护

    就能有效降低风险

    为孩子们筑起健康防线

    新学期伊始

    愿每个孩子都健康通关,快乐升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