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加快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定稿印发,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六个方面对《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发展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全市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五高地一示范”,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积极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必要制定我市“十四五”期间质量发展措施。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实施意见》。初稿完成后,市市场监管局专文向23个市直有关部门发函征求意见建议,2021年2月4日,市政府召开专题讨论会,对《实施意见》相关内容进行现场沟通讨论。2月21日、25日,分别通过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经充分修改完善后,形成文件文本。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进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行列,全市质量基础更加扎实,质量创新更加活跃,质量治理更加协同,质量供给更加有效,形成一批拥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充分体现,质量总体水平达到长三角先进水平。
(一)产品质量目标
全市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市生产企业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获证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查覆盖率达100%,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工程质量目标
新增鲁班奖5个以上,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交付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三)服务质量目标
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0项、行业标准20项以上,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精品服务项目和大型现代服务企业。
(四)环境质量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达省控目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6%以上。
五、创新举措
一是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力争到 2025年,形成较为成熟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网络。二是建成“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合肥)基地”。引导企业全面对标德国企业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力争到2025年实现培训服务和打造样板企业“百千万”计划,形成“一基地、三中心”的发展格局,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影响。三是推介合肥质量品牌和文化。建立以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塑造合肥质量形象。讲好合肥优秀企业质量故事,弘扬“智汇合肥质胜未来”合肥质量精神,开展质量文化进高校活动,将质量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
六、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统一权威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二是加大质量工作投入,鼓励和引导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督查考核,督促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