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瑶海区文化和旅游局 > 规划计划 > 工作规划

    【工作计划】瑶海区文旅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 2020-12-09 12:52  信息来源: 瑶海区文化和旅游局
    【字体:  

    瑶海区文旅局2019年工作总结

    2020年工作谋划

     

    2019年以来,瑶海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以文化旅游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高瑶海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紧紧围绕“东部新中心·活力新瑶海”战略部署,积极推动文化旅游改革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根据工作安排,现将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1.繁荣精品创作,着力完善文化活动配送体系。先后组织参加合肥市第二十五届新春文化庙会系列活动、合肥市第十七届“幸福家园”社区广场文化周活动、第六届合肥市基层文艺调演、合肥市庆“六一”少儿文艺专场演出暨2019年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合肥选拔赛、“大湖飞歌”2019合肥青年歌手大赛、合肥市第四届“玉兰杯”戏曲大赛、合肥市第七届全民文化活动季等文化活动。层层选拔,着力推动各类文艺精品创作,丰富舞台艺术形式和内容;层层把关,精打细磨,确保节目能够充分反映和展示瑶海群众文化发展的成就。

    2.立足区情实际,着力完善公益演出配送体系。先后组织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合肥市文化送温暖活动瑶海区专场活动20场、瑶海区“欢欢喜喜过大年”系列活动14场、正月十五闹元宵民俗民间文艺汇演、合肥市暨瑶海区大学生征兵启动仪式文艺演出、2019年“中国旅游日”瑶海区专场系列活动、“向人民汇报·创平安合肥”瑶海区首届禁毒广场舞大赛;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瑶海区第八届“颂歌献给党”歌咏大赛、瑶海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市民歌咏大赛与广场舞大赛、“辉煌七十年”瑶海区书画摄影作品展、瑶海区第三届“社区大舞台”专场文艺演出13场、瑶海区第八届“梨园风采展”社区戏曲展演月13场、瑶海区“戏曲大舞台”戏曲展演15场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文化品位。

    (二)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目前,全区建成1个文化馆、14个综合文化站、90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大剧院、10个城市阅读空间、140余处总面积13万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广场。实现了区域内综合文化中心全覆盖,区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大剧院、城市阅读空间向公众免费开放。

    1.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文化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为更好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我们不断创新思路,丰富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免费艺术培训大课堂。瑶海区免费艺术大课堂现已成为全市成人业余艺术教育规模最大、学员最多的“艺术殿堂”。2019年瑶海区文化馆总馆、分馆艺术大课堂开设13个艺术专业176个班次,5800余名群众常年系统学习舞蹈、书法、国画、古筝、葫芦丝等专业,现每周9000余人次参加文化馆总馆、分馆学习、活动、培训、排练等,为加快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实现瑶海全面振兴发展奠定良好文化基础。区文化馆在全省公共文化场馆客流量监测测评中位居全省123个公共文化场馆前五名。

    2.做好运营管理服务工作,发挥文化场馆阵地作用。10处开放运营的城市阅读空间,以阅读为核心,集阅读、借阅、活动、展示、文创、休闲等多元功能于一体,打破了传统书城和图书馆的“非买即借”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瑶海大剧院通过优秀文艺作品、艺术讲座、文化交流等形式普及高雅艺术,为市民打造身边的高雅艺术殿堂。

    3.推进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拓展文化服务触角。按照《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今年将继续新建四处城市阅读空间。目前已完成新建城市阅读空间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招标工作,正在深化设计方案,加快推进建设进程。

    (三)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1.扎实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与辖区和平路小学花冲分校等中小学校联合举办公益性“非遗”培训班。全区目前共有省市区级非遗名录37项,其中13项入选合肥市非遗名录,5项入选安徽省非遗名录。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培育了剪纸、蛋雕、泥塑等各类非遗人才4000余人。

    2.积极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在全区39所中小学开展送戏送光碟送演出活动,其中25所中小学成为首批“戏曲进校园”试点示范学校,成立戏曲社团50个,共有合肥市戏曲传承基地三个(少儿艺校、和平小学、临泉路第二小学),合肥市优秀戏曲社团十个。组织省市专业团队老师进行授课辅导,及时总结探索适合区域特色及教学要求的好经验广泛推广,为全面普及打牢基础。我区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戏曲进校园”工作突出,被列为全国戏曲进校园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参观点。

    (四)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以全区机构改革为契机,主动作为,理顺管理体制,确保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1.开展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申报奖补工作。宣传推介《2018年瑶海区促进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为辖区内文化企业申请专项资金支持。通过网上预审、文化局及属地单位初审、联合会审等程序,确认通过安徽瑶海星街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申报2018年文化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奖补资金140万,开展2019年度市级借转补及事后奖补资金申报工作。修订2019年区级文化产业政策。

    2.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认真贯彻落实《著作权法》、《出版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宣传活动,区扫黄办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区教体局、区公安分局等单位,开展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和卫星电视集中整治工作。针对全区旅游企业及星级酒店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组织学习《中国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摸排和挖掘我区旅游资源,切实履行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职能,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单位规范经营宣传。注销39家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娱乐场所,有效遏制了违规经营、非法经营行为,促进了文化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3.组织参加第十三届合肥国际文博会。2019年第十三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瑶海展厅以“东部新中心·活力新瑶海”为主题,展示瑶海区以建设东部新中心为蓝本,打造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发展成就,共分为生态瑶海、文化瑶海、文创瑶海、合肥东部新中心四个板块,创意点亮生活——第二届长江180创意生活周、“辉煌七十年”瑶海区书画摄影展等五项分会场共30余场活动同步举办,向社会各界展示了瑶海的形象和魅力。

    4.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梳理我区文化旅游资源,编辑《东城之光》书刊,开展“安徽文旅”公共服务平台数据采集工作,举办“文旅融合·美丽瑶海”2019年中国旅游日瑶海区主题活动、参加2019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合肥市主题活动日”活动、2019合肥旅游(上海)推介会等活动。协助长江180艺术街区申报市级文化产业特色街区并入选,协助辖区旅游企业申报合肥市旅游推广宣传专项资金;按照《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4308-2010)及市星评委统一安排,组织辖区三星级酒店开展星级饭店年度复核;持续做好旅游企业、旅游景点安全生产,促进旅游饭店节能减排,文明创建期间推进星级酒店公益广告宣传规范化及文明旅游工作。组织辖区旅游企业参加西藏、新疆、郑州、青岛等地区在我市举办的旅游推介活动,促进了我区文旅资源对外交流和合作。

    (五)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开展“扫黄打非”行动

    完成《区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中我局权力清单编制工作,依法行政,做好行政审批许可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宣传,开展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和卫星电视集中整治工作。针对全区旅游企业及星级酒店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组织学习《中国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摸排和挖掘我区旅游资源,加强日常管理,采取全面排查、重点抽查,白天、夜间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履行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职能,有效遏制了违规经营、非法经营行为,促进了文化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市“扫黄打非”工作部署,以打击非法出版物作为首要任务,以专项行动和联防协作工程为主要平台,坚决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开展“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同时,按照“重在平时、贵在经常”的思路,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保证了文化市场正常经营秩序。7月2日,全国“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将在我市举办,我区绿苑社区作为现场参观点,各项工作受到各级领导肯定。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尚有短板

    一是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专业结构比例失衡,影响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还比较传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日益高涨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二)文旅产业项目缺乏竞争力和带动性

    一是目前我区文化产业总量不大、发展不优,传统的低端的文化服务业企业相对较多、又不强。二是牵动性文化产业大项目少,缺少现代文化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带动性不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在全市城区排名落后。三是旅游资源有限且亟待挖掘,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尚需进一步提档升级。

    三、2020年工作安排

    (一)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挑选精品节目,参加安徽省“六一”文艺调演专场演出、合肥市第七届基层文艺调演比赛、合肥市第五届“玉兰杯”戏曲大赛、合肥市第八届全民文化活动季、“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等文化活动。

    举办瑶海区新春团拜会、民俗民间文艺汇演、第九届“梨园风采展”戏曲展演、第四届“社区大舞台”专场文艺演出、瑶海区戏曲大舞台、经典电影进社区、“书香瑶海”全民阅读月、“欢欢喜喜过大年”新春系列文化活动等,让特色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二)推进城市阅读空间免费开放,满足群众阅读体验

    依托场馆平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拓展触角,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整合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深入推广,创新活动形式,提升阅读活动吸引力和参与度。严格按照《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考核方案(试行)》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对接城市阅读空间运营单位,在给予运营单位充分自主管理的同时,进行目标考核管理,确保城市阅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总分馆制”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个服务点”为思路,建立以区文化馆为总馆,14个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支馆服务点的层级联动模式,形成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争创文旅部“春雨工程”志愿服务项目。区文化馆对分馆、基层服务点进行工作指导,联合打造各具特色的分馆。各分馆在履行好现有免费开放职能外,全面承担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文化活动实施、文化项目承办、文化精品创作、特色文化建设等职能,提高服务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坚持“扫黄打非”行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以“清源”、“净网”、“固边”、“秋风”、“护苗”五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坚决打击危害国家文化安全的非法出版活动,坚决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和非法政治性出版物。组织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联合整治行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配合市扫黑办做好打击黑广播、安装和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等工作。完成全区“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任务。

    (五)培育优势企业和项目,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进一步挖掘全区旅游资源的同时,编制瑶海旅游指南、瑶海微旅游空间,公开出版《东城之光》书刊,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跟踪市博物馆项目,做好项目选址等工作。开展市级研学游基地、A级景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创新企业服务模式,做大做强裕丰花市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和观念领先的文旅企业、集团。加大民营院团扶持力度,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促进长江180艺术街区、摩域文创园等文化创意园区产业集聚,提升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助力园区的升级发展。协助做好马(合)钢工业遗址公园及文化创意廊道空间规划等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