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瑶海区文化和旅游局 > 规划计划 > 工作规划

    【工作规划】瑶海区文旅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3-02-08 15:21  信息来源: 瑶海区文化和旅游局
    【字体:  

    一、2022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今年以来,瑶海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旅游工作向精细管理方向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取得新成绩。指导瑶海图书城申报获得2022年度安徽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称号,指导拾光书屋悦书房申报获得安徽省“十佳阅读推广空间”称号;选送3个音乐、舞蹈类作品均获第三届安徽省群星奖,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实现省级群星奖零的突破;指导青年创意田园申报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定;指导合肥市金财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肥报业传媒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第四批合肥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指导合肥旅行社成功创建“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指导完成王九大郢古墓动迁工作,化解历史遗留难题。

    (一)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抓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组书记上党课和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活动。认真做好区委巡察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四小四大”专项整治,把落实整改与作风建设相结合,提升工作作风。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法制政府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对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文化旅游阵地监管以及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等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并纳入到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德述廉报告、年度工作总结和考核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和旅游工作,严把文艺活动的政治关、价值关、导向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区文化馆在全省2021年105个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绩效评价于5月25日反馈的结果中,取得满分排名第一;首次采用线上招生模式,招收免费艺术培训班学员近千人,总人数达2590人;持续推动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新建铜陵路街道分馆;做优文艺家志愿服务项目,项目获2022年合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举办艺术家写春联活动30场,赠送春联10000余幅;举办“文化进万家”线上活动,拍摄发布“炒米生姜糖”等活动视频;举办少儿书画大赛线上展、瑶海区首届“丹青·蝶变”美术书法作品展等品牌性文化活动;做好14处城市阅读空间免费开放,接待读者3182117人次,开展“4·23世界读书日”和《东城工业之光》读书分享会等活动300余场;完成2022年“15分钟阅读圈”建设任务,提升辖区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质量。实施广电惠民,完成应急广播平台初验工作,及时播发疫情防控、安全防范等信息,提升广电服务能力。

    (三)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修订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和实施细则,指导板桥里墨园、徽商二号门幸福街里、长江180艺术街区等申报市区两级文创产业政策;初审通过46家旅游企业申报批零住餐旅游业稳岗补贴、用水用气补贴兑现;指导长江180艺术街区、隆岗不夜城培育创建合肥市体育旅游基地;指导青年创意田园通过3A级旅游景区价值评定工作;指导合肥旅行社成功创建安徽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推荐合肥市金财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肥报业传媒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合肥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依托省双招双引调度平台,开展项目纳统工作,录入数字创意产业项目项目信息36个;开展“四送一服”,走访重点包保企业及文创、数字创意企业87家次;深化文旅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类文旅活动宣传《东城工业之光》,讲好瑶海故事,形成推介效应;参加2022年合肥市文旅资源对接会,宣传推介辖区重点文旅项目;组织辖区文旅企业参加安徽省第九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皖美好味道 百县名小吃”、“安徽人游安徽”等活动;推动“打造合肥文旅IP品牌”相关工作;开展“中国旅游日”瑶海区主题活动,组织辖区优秀导游开展直播推介活动。开展“过年留合肥 免费游合肥”活动,推出“焕新瑶海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累计接待游客12.2万余人。

    (四)履行监管服务职能,保障文旅市场环境平稳有序

    提升办事服务效率,开展文化市场年报统计和行政审批,依法依规对“东方一号”娱乐会所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完成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权责移交,审批公示合肥维尔康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开展综合执法,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及时办理和答复投诉、举报事项,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扫黑除恶线索收集,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对标对表开展安徽大市场“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工作,指导推进申报协调工作,优化出版物市场环境,强化阵地建设,提升宣传示范效力;加强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整治;推进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集中整治六十天行动和“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庐州行”等专项行动。

    (五)传承发展文化遗产,加强文物和非遗保护利用

    积极履行文物保护职能,指导属地有序完成王九大郢古墓动迁工作,化解历史遗留难题。组织面塑和剪纸传人在和平小学花冲分校传授非遗技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23场;举办瑶海区首届非遗技艺传承活动5场;推选庐州太极拳和宫廷描金纸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安徽省非遗名录。瑶海区现有省级非遗8项,市级非遗16项,区级非遗22项。

    (六)凝聚文化旅游力量,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

    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建立文旅场所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做好疫情有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强化分组督导,共督查各类文旅场所5231家次,出动检查人员1617人次,保障文旅场所安全稳定。结对帮扶明光路街道金大塘社区,组织20名干部职工下沉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先后安排5名干部参与隔离酒店服务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文旅产业还需进一步发展。规上文化类企业数量、旅游资源与其他城区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A级旅游景区、研学游基地、旅游民宿等数量较少。二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文化艺术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剧本杀等市场主体多、体量大,面对新型文旅业态,现有执法队伍和综合执法能力在市场监管工作效能和经验上存在不足。

    三、2023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对标对表,深入做好结合文章,指导文旅工作实践。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党建+”机制,推进党建和信访、安全等工作结合,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加强效能作风建设,力戒“四风”。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职能,确保文旅领域安全稳定。

    (二)紧贴文化惠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围绕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群文活动。组织参加合肥市基层文艺调演比赛、合肥市“玉兰杯”戏曲大赛、合肥市全民文化活动季、“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等文化活动。适时举办“梨园风采展”戏曲展演、“社区大舞台”专场文艺演出、戏曲大舞台、“丹青·蝶变”美术书法作品展等。持续提升文化馆总分馆制水平,推动1至2个文化馆分馆建设;持续推动文艺家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合作开展居家养老、三点半课堂等活动,争创文旅部“春雨工程”志愿服务项目。参与“15分钟阅读圈”建设工作,优化城市阅读空间免费开放。

    (三)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文化传承动力活力。提升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履职效能,按照省市工作安排,定期开展文保单位安全检查和文物排查。根据非遗申报具体流程,进一步挖掘非遗申报项目和非遗传人;举办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动非遗传承与保护。做好王九大郢古墓动迁后续跟踪服务。

    (四)突出产业发展,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原创设计小镇等文创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报业文创园等文创园区建设,扶持文旅企业发展。完善文创产业统计,全力完成文创相关产业产值目标。培育精品旅游线路;指导青年创意田园创建3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厕所建设;指导长江180艺术街区、青年创意田园申报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组织参加安徽惠民消费等活动;组织参加合肥文化旅游推介会;开展2023年度“中国旅游日”瑶海区系列活动。做好合肥市文博会瑶海展区布展工作。

    (五)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市场服务做精做细。提升服务能力。开展文旅行业“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好审批事项的受理和审核,落实工作制度及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动态调整权责和公共服务清单;加强非学科(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和监管。强化市场监管。推进“互联网+监管”,开展文旅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净化文化市场环境,规范经营秩序,建立规范繁荣的文旅市场。坚持“扫黄打非”。以8个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打击危害国家文化安全的非法出版活动和出版物;持续推动安徽大市场“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工作,组织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联合整治。确保行业安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能,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旅游市场安全专项检查。抓好文旅保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升疫情防控突发情况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工作要求参与结对社区帮扶工作,抽调人员参与隔离酒店保障服务。

    (六)优化广电服务,提升应急广播平台效能。按照《瑶海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高效运行全区应急广播平台。规范管理,确保与各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对接,加快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预警信息发布和政策宣讲服务,保证应急广播信息安全,提升全区应急管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