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雨天气,甚至引发洪涝灾害,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强降雨过后,或者发生灾害时,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生物的栖息环境也会随之改变,造成短时间、局部范围内某些病媒生物密度突然增高,病媒生物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增加。
病媒生物是指能通过生物或机械传播方式将病原生物从传染源或环境向人类传播的节肢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主要包括蚊、蝇、鼠、蟑、蜱、蚤、虱、螨等。
洪涝灾害后尤其要关注蚊、蝇和鼠的防制,它们能够传播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各种病原导致的感染性腹泻等疾病,危害不小。
当病媒生物密度不高且未发生病媒生物传染病时,以环境治理为主,辅以个人防护和药物杀灭;
当病媒生物密度过高或病媒生物传染病流行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居民的灾后病媒防制措施及时处理动物尸体,集中清理粪便、垃圾和各类积水,有效清除蚊蝇孳生地。
各类垃圾要定期进行清理,做到及时收集、外运、处理,达到日产日清,防止蝇类孳生。
使用纱门、纱窗、蚊帐以及菜罩等物理方法,或使用含避蚊胺等成分的趋避剂进行个人防护,预防蚊蝇侵扰。
管理好食物、剩饭菜和生活垃圾,硬化地面、堵死鼠洞,防止鼠类侵害。
发现蚊蝇时可用蝇拍、电蚊拍、粘蝇条消灭,也可合理使用蚊香、杀虫气雾剂等进行杀灭;当蚊蝇密度较高时,可由专业人员使用药物进行空间喷雾处理。
发现鼠类时,需进行灭鼠处理,使用粘鼠板、鼠夹或鼠笼等物理方法灭鼠,也可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灭鼠剂灭鼠。
使用灭鼠剂进行灭鼠时,要注意提前通知相关人员,投药工作由专人承担,药物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位置,投药点要有醒目的标识,灭鼠结束后及时处理死鼠和剩余药物。
高温高湿容易发生农药中毒事件,施药人员要重视个人防护,使用防护服、眼罩、口罩、手套、工作鞋等避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