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从布局专业养老机构嵌入社区入手,通过新建或改造提升,打造具备“1+5+X”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就近养老的期盼。
截至目前,全市依托社区已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建成47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提供养老床位1100多张,现入住老年人653人,日均接待老年人超5000人次。2023年,8个养老服务综合体被省民政厅评定为“省级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综合体)”。
01
广泛调研
创新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深入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调研,确定了城市养老服务新的增长点--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以下简称“综合体”),纳入合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2023年,结合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系统完整提出打造具备“1+5+X”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开通1个智慧服务网,建设托养区、助餐区、日间照料区、康复护理区和便民服务区等5个服务专区,并开展X项居家上门服务。
02
法治保障
统筹布局综合体设施建设
编制《合肥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和《合肥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2023年,《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修订中,将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写入《条例》,从立法层面规范了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03
整合资源
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一是街道按“就近便民”提需求。根据本街道内养老服务设施现状、老年人需求、养老规划等情况,提出建设方案报区(开发区),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养老不离亲”等需求。二是区级按“服务网络”定选址。各区(开发区)根据街道方案,综合考虑社区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以构建“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在现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综合体的选址。三是市级按“确保实效”审方案。市级依据老年人占比、数量、需求等情况,对区级选址项目进行逐个审核,加强建设过程调度,保证建成后可较好地发挥为老服务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04
促进发展
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
引入市场竞争,鼓励优质的社区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县区采取分区划片、统一委托等方式,将辖区内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打包交由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运营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式发展,提升运营效率,综合体吸引了省内外20家养老服务机构参与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