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进行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既是“十三五规划”末期对我国人口基本特征的全面认识,也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盘清了人口基础。界首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市常住人口总量显著增加,人口素质大幅提升,人口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常住人口总量显著增加。
全区常住人口为86204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99921人相比,增加162122人,增长23.2%,年平均增长率为2.1%。常住人口的显著增长,是瑶海区抓住外部发展和修炼好“内功”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瑶海区聚焦新发展格局,找准新定位,抢抓高铁时代界首迎来的发展机遇,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经济带动作用明显,人口虹吸效应加大。另一方面,瑶海区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方式转变、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喜人的成绩,一系列发展措施让城市不断刷新魅力值,增强了对人口的吸引力。
二、家庭户平均规模下降。
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共有家庭户312574户,家庭户人口为797703人;集体户19398户,集体户人口为6434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5人,比2010年瑶海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32人。家庭户规模呈持续下降态势,其首因是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日益普遍的迁移流动使原本居于一户的家庭成员分散多处;其次是现代年轻人更重视小家庭,家族观念相对减弱,婚后更愿意独立居住,“四世同堂”“三代共居”越来越少;长期施行的普遍一孩政策压缩家庭中孩子的数量,减少了家庭人口规模。
三、人口性别比回升。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6843人,占50.7%;女性人口为425200人,占49.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瑶海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9下降为102.7。其原因是我区年轻人群向往大城市发展,故而人口比例略微下降。
四、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较大。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1661人,占17.6%;15—59岁人口为599563人,占69.5%;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0819人,占12.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2064人,占9.5%。与2010年瑶海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0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我市劳动年龄人口相对规模缩小,但绝对规模依然庞大,劳动年龄人口供给仍具优势,结合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我区仍处于收获人口红利期。
五、人口文化素质大幅提升。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530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085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225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486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瑶海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5943人上升为2381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3326人下降为1865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739人下降为3042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15948人上升为16805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07年。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07年。少儿人口比重上升,说明国家施行的宽松生育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我区未来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而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同时更要抓住“银发经济”发展的机遇。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力资本进一步提升,为我市构筑人才高地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支撑作用。
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39135人,占97.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2908人,占2.7%。与2010年瑶海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4.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说明我区不断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转移步伐,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上取得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