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瑶海区针对体育强区有关调研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推进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学校场馆开放共享”“提高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面”“在公园、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提供运动健身场所,满足不同人群共享健身机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来临使得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根据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编制本专项规划,旨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领域谋划重大工程,落实重点工作和重大赛事,是全区体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圈。加快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完善三级设施网络,因地制宜对已建居住小区维修、改造、升级和补建健身设施,现阶段基本实现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已建成“15分钟健身圈”,推进“10分钟健身圈”。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公共健身设施配建标准纳入施工图纸审查,并进行体育器材和设施建设验收。室外健身器材符合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按照《安徽省居民住宅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皖体群〔2022〕37 号)执行,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意见》(合体〔2022〕40号)。
二、加快构建健身步道网络。按照《安徽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指南(试行)》(皖体群〔2022〕38号),规范健身步道建设,打通堵点,连接断点,重点建设“南淝河健身带”和“青年创意田园健身带”,推动城市公园步道系统互连互通。
三、加大城市闲置空间利用。全面推进“体绿结合”,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高架桥下、老旧厂房等空闲资源,复合利用人防、文化、社区党群中心等设施资源建设体育公园、口袋体育公园和社区百姓健身房,按照《安徽省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皖体群〔2022〕36 号)标准,配建全人群、全龄段、智慧化健身设施。推进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全民健身场地微利经营,完善配套政策,向公众低免开放,实现“夜间点亮”工程。
四、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共享。恢复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早晚向社会开放,全区61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免费对社会开放。新建学校规划设施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建立健全相关开放管理制度。
五、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推动体育类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体育项目培训,教会群众1-2项运动技能,初步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区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组织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健身指导服务,依托全民健身中心、高架桥下体育公园打造健身指导示范基地,引领科学健身,深入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扩大公民体质监测覆盖面。
六、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构建以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为主体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积极开展各单项群体赛事,推广“三大球”“三小球”新型竞赛体系,形成健康指导网格化。做好“瑶海杯”全国女足邀请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形成全民化、全人群、全覆盖的赛事活动网络。继续推进线上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赛事活动开展。
七、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创新落实体育课程。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小学阶段体育课设置普遍为一至二年级4节课、三至六年级3节课,支持和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开展长短课结合、形式多元的体育课,探索将大课间、体育社团、课后三点半等各种形式有机融合到体育课堂,确保在下午四点半前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切实有效增加学生体育课以及体育运动时间。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逐年降低近视率。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夯实青少年阳光体育“五个一”工程,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建立健全“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区级决赛”中小学联赛制度,帮助青少年增强体质、磨炼意志。
八、积极推进瑶海体育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在瑶海区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瑶海体育中心项目。该项目位于瑶海区大众路与钟离路交口西北角,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一幢地上2层、地下1层的综合体育馆,笼式多功能健身场,笼式三人制篮球场,室外慢行步道,律动广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等,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区体育文化品质与内涵,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