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珊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瑶海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落实先发战略,高位推动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创建工作。在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各成员单位达成了“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双减’等工作是政府职能部门共同事业”的共识。2019年以来,每年都把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写进区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增进民生福祉重要内容。出台了《瑶海区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发展和创建目标。区发改委、资规分局等部门“主动对接,跨前支持”,为新建学校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区教体局和街镇开发区共同商讨,挖掘校外体育场地资源;区政府办、财政局、卫健委多管齐下,为教育发展提供政策、财政、健康保障;区委编办、人社局提出了引进优秀教师所需的人才政策支持等。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瑶海教育“11310”发展体系的建设,使瑶海区的创建工作逐步驶入了快车道。2022年,以满分的好成绩,蝉联市政府对县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教育发展、体育发展)“双第一”。连续获得“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省级优秀。
二、落实财政投入,持续增加资源供给。积极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2019-2021年,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分别为40.5%、39.08%、39.39%,教育支出占比始终位于全市第一,全省第二;2022年,一般预算教育支出占比达到51.56%,占比预计为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间,瑶海区总投资约20.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8所,新增建筑面积53.43万平方米,新增班级696个,新增学位3.4万个。中学、小学教育建设项目完工率为181%、151%,项目完成率、提供学位数均居全市首位。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35所学校的整合改造。投入5322万元,建设智慧校园示范校4所、智慧班级348个,智慧学校建设完成率达100%。教育信息化工作先后获评省级以上荣誉6项,成功打造“教育云平台应用示范区”、全国首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先后应邀在全国“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启动会、“第七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上作代表发言。本周,由中国教科院组织的全国幼儿园STEM教育现场会正在瑶海举办。
三、落实人才兴教,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推进人才强教与教师教育协同发展。筑牢人才“选、育、用”支持体系,整体提高师资配置的均衡性和有效性。聚焦“满足教师需要、激励教师发展、实现教师价值”的核心问题(尊重教育规律,维护教师尊严,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提供成才路径、提高待遇水平,不断推动师资水平的高位均衡。用足政策优势,加大人才引进。近三年累计招引人才1028人,逐步形成“引得进、留得住、培养好”的良性机制。开展“三名”工程,优化培育路径,2022年,选派11教育干部赴南京挂职锻炼,2023年开始陆续让全区所有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赴北京等先发地区轮训学习。以“教师点菜、学校买单”培训模式,每年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培训7000余人次。现有市、区两“三名”工作室83个,600余人纳入“三名”工程培养对象,先后培育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092人次。优化校长职级改革,开展“青年才俊大比武”活动。成立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促进教师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
四、落实集群发展,促进要素均衡配置。集团化办学是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路径选择。瑶海区以“优质校+新建校”“优质校+薄弱校”等方式,建立多元化集团办学模式,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抓手,推进集团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要素均衡供给、合理流动。组建三十八中、和平小学等8个义务教育集团,覆盖37所学校,占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82%。累计创建合肥市新优质学校20所、素质教育示范校27所、百姓身边好学校29所。集团校办学呈现丰富多彩的样态,聚焦“一体化”建设,促进了教科研共研共进更紧密;探索“精准化”考核,促进了多元评价机制更紧密。各集团成员学校在相互取长补短中共促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在优势互补中共同促进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在线上线下成果共享中共促学生健康成长。此外,以“办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目标导向,校际之间成立了“三叶草”“四季花”“五校联盟”等发展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内成员校之间协同开展项目化研究、探索教学改革,共同分享办学成果,共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内生动力,提升片区学校的均衡水平。涌现出了以临泉路第二小学、幸福路小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