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霞委员 :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瑶海区家庭教育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
区教体局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因为它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区教体局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前提下,围绕“教育就是唤醒和激发”瑶海教育理念,着力构建“1134”校家社共育体系,不断促进校家社共育工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一、以政府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1.加强法制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册的方式广为宣传,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权利,保障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提高家长教育意识。通过学校宣传、公益讲座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024年教体局持续开展“百、千、万”工程,即开展一百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一千个班级学生参与,一万名家长受益,目前此项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
3.提供家庭教育资源。2023年伊始,教体局与北京“三宽”教育合作,充分发挥“全国家校社实践区”平台作用,构建校家社共育区级智慧平台,首批打造13所家校社共育实践校,每天推送教育寄语,定期推送精品课程。逐步形成家校社“同心共育”品牌,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4.培育一批种子教师。以家校社共育实践校为基础,发挥“种子队伍”榜样作用,目前已培育首批100名家校社共育种子教师(家长),为家长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学校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教师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家庭共育力量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相关的活动,如亲子阅读、各中小学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活动。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与常态化。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科协、关工委等组织的育人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
二、以 “家庭”协同提升家校社共育能力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不容推卸的法定职责。家长首先要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积极发挥榜样作用,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避免缺教少护、教而不当,教体局为家庭科学育儿提供助力,主要从一下三个方面:
1.提供家庭教育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三宽”家庭教育平台优势,每天推送教育寄语,定期推送精品课程,适时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为智慧家庭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2.构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遴选首批103名区级“好家长成长报告团”。开展多种形式校家社共育报告。让家长向先进学、向身边人学成为常态,把家长学习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为智慧家庭教育提供学习环境支持。
3.定期开展家教特色活动。一是开展家庭教育征文活动。遴选优秀家庭教育征文,分期在瑶海教育公众号上发布并汇编成册。二是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研学游、亲子运动会等主题活动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寓教于活动中。
三、以社家校联动提高家校共育支撑力
1.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与街道、社区密切联系,成立家庭教育联盟等社会型家校共育组织。
2.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动员退休教师、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如“五老”进校园活动等)。
3.成立校家社共育工作委员会。区属学校均建立了书记、校长为主任,“五老”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校家社共育工作委员会,覆盖率达100%。近期在区委组织部、区关工委关心支持下遴选13名老校长走进社区,担任街镇关工委名誉主任,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开创合肥市校家社共育先例。
4.建立齐抓共管联动机制。目前已初步形成教体、妇联、团委、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家教联动局面,通过开展普法宣传、知识讲座、沙龙讲坛等方式,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撑体系。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