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健康中国行动】五月 | 健康提示

    发布时间: 2025-05-07 11:22  信息来源: 合肥疾控
    【字体:  

    五月,气温逐渐升高,降雨增多,病原体滋生繁殖活跃,加之人员流动频繁,各类健康风险增加。小吉提醒大家做好健康防护。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是由蜱虫叮咬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表现为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预防措施

    避免在林地、草地等蜱虫易生长的区域长时间逗留。进入此类区域,应穿好长衣长裤,减少皮肤暴露。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避剂等。户外活动结束后,及时更换衣物,查看是否有蜱虫附着,洗澡时仔细检查身体各部位,一旦发现蜱虫,不要自行拔除,应尽快就医,由医生处理。

    水  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大人小孩都可感染,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暴发。患者通常2周左右即可痊愈,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预防措施

    水痘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或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出疹症状的孩子接触。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水痘患者要遵循医嘱住院或居家治疗。接种水痘疫苗,推荐接种程序为儿童满1岁和4岁时各接种1剂次。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主要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手掌、足底等部位出现皮疹。

    预防措施

    勤洗手。不共用毛巾、餐具等。定期消毒玩具、餐具等物品。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加强儿童健康监测,如发现儿童出现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微生物或化学性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由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较为常见。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进食后数小时即可发病。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一般愈后良好。

    预防措施

    勤洗手;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物;煮熟煮透;合理存储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避免暴饮暴食。

    五一健康出行指南

    出行前准备

    关注目的地天气、交通及传染病情况,规划行程;了解当地医疗机构分布。备好感冒药、肠胃药等常用药,消毒湿巾、口罩等防护品;慢性病患者带足药物。

    旅途中防护

    乘公共交通可戴口罩,减少近距离接触;勤洗手,勿触摸口鼻眼;人员密集场所保持社交距离。

    饮食安全

    外出就餐,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