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传染病疫情及防控】孩子发热出红疹,当心猩红热来袭!

    发布时间: 2025-06-19 16:30  信息来源: 瑶海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字体:  

    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5岁~9岁学龄期儿童。

    17世纪一位英国医生首次根据该病特征性的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将其命名为猩红热。

    那么,这个古老的传染病有哪些特征?它是如何传播的?应该如何预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猩红热。

    猩红热多以普通型和轻型为主,但若延误治疗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急性中耳炎等不良后果。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高热

    一般可达38℃以上。

    2.咽峡炎

    表现为咽扁桃体发炎、化脓。

    3.皮疹

    发热第2天开始发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2到5天后皮疹消退,皮肤有脱屑或脱皮现象。

    4.“草莓舌”及“杨梅舌”

    病程初期时出现“草莓舌”,2到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成为“杨梅舌”。

    5.口周苍白圈

    面部充血而无皮疹,口周充血不明显,显得发白。

    好发季节和人群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通常5月~6月、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期。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以5岁~9岁学龄期儿童为主。

    如何传播?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发病前24小时至出疹期的患者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通过接触被细菌污染的物品、手、食物等传播。

    此外,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妇产道引起“外科型猩红热”或“产科型猩红热”。

    如何预防和治疗?

    目前猩红热尚无预防疫苗,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01

    加强个人卫生

    教导孩子正确洗手方法,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共用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通风较差的场所。

    02

    保持环境卫生

    教室和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定期清洁消毒门把手、玩具等公共物品。

    03

    做好健康监测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04

    遵从医嘱治疗

    确诊猩红热后,需遵从医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此外,患者需隔离治疗,坚持不带病上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