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饮料含糖量展示墙,以直观且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将各类常见饮料的含糖量清晰呈现在大众眼前。这面墙不仅引发了人<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当“无糖饮料”“无蔗糖饼干”充斥超市货架,这些贴着“无糖”标签的食物,真如宣传的那样无害吗?答案远非表面那般简单。
糖,通常指的是单糖和双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不少人觉得,只要选择无糖食品,就能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但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每100克或100毫升的食品中,含糖量不超过0.5克即可标注“无糖”。因此,“无糖”并非绝对的“零糖”。
有些无糖食品,如无糖饮料,可能确实不添加糖,但会用到安赛蜜、阿斯巴甜等甜味剂,有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风险。
另外一些无蔗糖食品,如无蔗糖饼干,在加工过程中确实不会添加蔗糖,但配料中的面粉属于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同样能引起血糖升高。这些无蔗糖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可能还会用到大量油脂,长期大量食用这类食品,可能会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
由此可见,无糖食品并不能让人“无负担”地享用。购买食品时,我们应学会细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以便对食物进行全面评估。- 01 -看配料表中是否使用了甜味剂以及其在配料表中的位置,如果甜味剂在配料表位置靠前,表明该食品甜味剂添加量较多,反之代表甜味剂添加量较少。
- 02 -结合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含量进行综合判断,以破除“无糖”标签掩盖的“高油陷阱”。若食品脂肪含量偏高,即使标注“无糖”,也需控制其食用量。
今日小结
健康饮食的核心从来不是“零糖”,而是均衡与适度。与其执着于“无糖”标签,不如建立科学的饮食观念。适量摄入、均衡饮食才是保证健康的根本。们对饮品糖分的关注,更让大家将目光纷纷投向那些号称“健康替代”的无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