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合肥瑶海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2013年,在《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中,瑶海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个老工业搬迁改造试点区之一。《规划》从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分析了瑶海将由“十三五”的“去旧育新”向“十四五”的“提速发力”转变,并指出了瑶海老工业区从搬迁改造试点取得的成效。即在中心城区释放出大量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空间;有效地推动了多个产业园区建设,使多个产业初具基础;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得到了巨大提升。这些均为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进瑶海老工业区从试点区向示范区转变,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的通知》(发改东北〔2013〕54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东北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专项实施办法》的通知(发改振兴〔2015〕49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发改振兴规〔2016〕1966号)、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发改振兴〔2020〕83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振兴〔2021〕1618号)和《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瑶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瑶海区实际,瑶海区发改委牵头编制了《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1.编制意义
进一步推进瑶海老工业区从试点区向示范区转变,全面实施瑶海“产业立区”战略,加快瑶海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示范区、老城区更新改造示范区建设,打造高质量瑶海“千亿区”、东部崛起新引擎和合肥新兴增长极。
2.总体考虑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守环保、生态、安全“三条底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定“产业立区”不动摇,大力推进产业转型突破、城市更新攻坚、环境质量提升,统筹合肥东部新中心片区、龙岗片区、老城片区三大片区协调互动发展,全力打造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示范区、老城区更新改造示范区,早日成为高质量发展“千亿区”。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区发改委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和业务骨干,经过了调查研究、专题座谈、征求意见、专家评审,与国家和省市区相关规划衔接等环节。向全区相关单位和区相关街道和乡镇、开发区征求了意见建议。经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
四、发展思路与目标
《规划》提出发展思路、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及推进路径。
1.发展思路是: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合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抢抓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和推进国家级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设,统筹发展资源,不断创新发展方式,加快优化产业环境,持续保护工业文化遗产,以文化科技为动能,以主导产业重塑为核心,打造科技成果与文化创意产业化的主要承接地,全面深度推进瑶海“产业立区”战略。具体通过加快推进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完善和优化合肥城市东部地区城市文化功能、产业支撑功能、水系生态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以文化传承与绿色生态为本底,以传统优质产业升级为基础,以高端创新要素(文化与科技)来推动高端产业聚集为突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塑造全国传统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升级改造的新范式,全力打造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示范区,推进老工业区从空间转换、产业升级、社会转型,再到城市能级提升,实现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塑造东部崛起新引擎、合肥新兴增长极,从而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2.发展定位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进瑶海“产业立区”战略,通过文化保护传承、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与创新发展科技文化高端产业、城市有机更新实现产城融合与产城双兴、生态绿色的水岸共生与城市休闲空间打造、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综合性的政策与措施,着力把瑶海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典范区、现代新兴产业培育标杆区、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引领区(产城融合)、滨水生态绿色发展样板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
3.发展目标是:示范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载体及公共及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4.推进策略:主要有七个方面,分别是工业遗产保护推动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科技文化驱动推动转型升级、园区(基地)载体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城市能级提升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深化长三角交流合作推动转型升级等。
五、主要内容
《规划》在系统梳理发展背景、提出发展思路与目标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示范区产业空间载体布局和示范区探索重点领域与重点任务等方面的重点内容。具体如下:
1.优化示范区产业空间载体布局
按照现代化新城与高端产业相融合发展和“核心引领、廊道联动、园区(基地/聚集区/街区)支撑、辐射周边”的思路,构建“一核、两廊、1+N园(基地/聚集区/街区)”(“1—2—1+N”)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合肥东部新中心核
两廊:工业文明复兴长廊和滨水生态休闲长廊
1+N园区(基地/聚集区/街区):“一谷三基地”为核心,牵动N园,打造引领老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多个多层次的产业园区载体。1代表“一谷三基地”,N园区(基地/聚集区/街区)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或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街区等三类。
2.示范区探索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重点探索的示范领域:聚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在保护和利用上作示范;聚焦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在原有动能提升上作示范;聚焦培育新兴产业壮大,在新旧动能转换上作示范;聚焦城市功能与生态完善,在城市品质提升上作示范;聚焦政策与机制创新,在推动“放管服”改革上作示范。
重点建设任务:保护工业文化遗产,打造“生活秀带”;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做强做优优势产业;文化科技双轮驱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功能与生态,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推进政策与机制创新,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六、创新举措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一是全面把握了瑶海区发展的实际。对示范区内重点区域进行深入调研,收集各部门相关工作总结和其他资料,并对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和重大决定决策进行梳理研究,为编制工作夯实了基础。二是系统对接了上位规划。及时了解掌握中央及省、市、区“十四五”发展动向,以及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等对老工业区发展的定位和要求,以此来指导《规划》编制。三是合理确定示范区发展的思路与目标。立足瑶海区老工业区发展实际,结合上位规划,按照现代化新城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合理确定示范区发展的思路与目标。四是深入研究示范内容。《规划》初稿完成后,多次组织区直部门、专家人士对《规划》内容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形成《规划》。
七、保障措施
为保障目标实现,《规划》提出了落实《规划》内容的一系列要求,主要包括: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全面做好技术保障、加强统计监测与评估等。
八、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区发改委将组织全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