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瑶海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区发改委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 2024-12-06 16:32  信息来源: 瑶海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区发改委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

    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发改委着力稳经济、抓产业、谋项目、保民生,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推动瑶海区再次入围“2024赛迪百强区

    一、今年以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固投保持高速增长。按照月初摸排、月中核查、月末分析对项目投资情况逐一梳理1-10月,实施现场督办52次,召开推进会29次,下达工作提示单21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3亿元,同比增长18.1%,居四城区第一、全市第二。服务业持续向好。1-10月,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7.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18.1%,增速均居四城区第一。出台人力资源服务业专项政策,新招引云尚智谷等重点企业8家,人力资源规上企业总营收增速达47%、全市第战新产业提质扩量。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家,研力电子、兴博软件总部基地等开工建,昱微新材料、途润新材料等项目签约落地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产业研究持续深化。邀请市发改委、市产业研究院、长三角科技战略研究院围绕瑶海产业交流研讨,提出发展生命健康、人形机器人、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方向。会同市发改委进一步明确瑶海区产业定位,明确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争取各类政策资金。组织28个项目申报专项债,绿色循环综合体等9个项目获批专项债额度11.84亿元,已经全部发行完毕红旗石材复建点项目获批中央预算资金1.2亿元。积极争取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组织2批次12个项目申报,8家企业入选合肥市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储备库。做好长期规划。谋深谋透“十五五”规划,立足国家、省、市发展大局,把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梳理形成3项重大战略任务、8项重大改革举措和10余项重大工程项目。

    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分别与六安市金安区、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印发《瑶海区深化与长宁区合作2024年度重点事项》,在经济发展、产业更新、双招双引、文旅融合、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联合庐江县、六安金安区通过“一区多园”的方式申报省级开发区,省自然资源厅出具《关于安徽瑶海经济开发区(暂定名)设立四至范围初核意见》,正在据此对总体发展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调整。推动绿色节能发展。研究制定能耗双控工作要点对瑶海市民中心、瑶海建设大厦开展合同能源托管,预计每年可节约用能能耗15%以上。做好迎峰度夏负荷管理,需求响应签约客户34户,响应负荷2.6万千瓦。粮食安全保障有力。认定3家企业为市级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加强粮食市场信息监测预警,立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做好保供稳市工作筑牢人防“护民之盾”。秉承“人防+技防”工作思路,依托“瑶海智慧人防”管理系统,助力实现全区人防工程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解决,强化人防工程维管“智慧化”。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市场预期偏弱、企业运行成本偏高等不利因素导致企业信心不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各项重点指标经济增长依然面临较大压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仍需发力主导产业链条偏短,机器人、物联网、生命健康等领域已集聚一批重点企业,但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不多。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聚焦主要经济指标和GDP核算行业,加强与统计、工信、住建、商务等部门联动,在GDP五级指标图基础上,切实掌握各项指标构成、核算方法、采集方式时间等各项信息。同时,强化与市级专班联系,及时反馈需协调事项。落实落细经济运行分析分级调度机制,深入研判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召开调度会,拿出有效措施打通堵点,及时向市级专班反馈新问题、新事项,奋力实现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

    二是狠抓固定资产投资。落实目标任务。加快梳理排定2025年投资目标把投资分解到项目上,以“一个属地,一套项目表,一张明白纸”的形式,提出目标和建议。按月倒排投资进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抓好项目入库。制定全年项目入库计划清单,针对清单内项目,按节点定期调度加快进展,确保按时入库深挖投资潜力结合社会类项目投资备案台账,摸排项目建设情况定期走访区内大型企事业单位,跟踪掌握企业设备购置情况,确保项目及时纳统。继续做好与市供水集团、公交集团、供电公司、燃气集团等市级公司对接,及时掌握跨区项目招标、实施情况,争取更多项目纳入我区上报投资。

    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升级,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力争两大行业实现较高增速。统筹2025年区级产业政策制定。巩固现有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成果,会同区人社局修订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政策,提升项政策精准度开展服务业市场主体升规纳统专项行动,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推动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建立聚集区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周谷堆大兴农产品国际物流园、瑶海产业园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瑶海都市科技工业园电子商务集聚区、长江180艺术街区创意文化集聚区等4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扩大规模、提升能级,支持车桥新界提档升级;引导青年创意田园、中国原创服装设计基地等优势资源争创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形成业态丰富、规模壮大的服务业集群。

    四是大力拓展场景应用。紧抓合肥市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的风向,推动我区企业参与场景创新应用。定期举办场景应用对接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与实际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五是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开展“十”前期课题研究。开展重要事项和重大项目谋划,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投资导向、重大战略以及我区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切实加强与省市发改委沟通衔接,争取将我区重大项目、战略举措、政策建议等纳入省市“十”规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