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内部规章体系建设初探
法治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参政党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使内部规章更好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参政履职、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加强内部规章建设、开展依规治理、坚持依法参政、推动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一体推进。
坚持以执政党为师与结合自身实际相协同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形成了成熟的执政党内部规章体系,依规治党得到历史性发展。各民主党派应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要求,以执政党为师加强制度建设和依规治理。结合自身实际,加强长期规划与近期实施相结合,将完善内部制度与构建规章体系相统一。加强系统协同,注重内部规章制度前后承接、彼此呼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推动了以党内法规建设为核心环节的党的制度建设。民进中央等积极开展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制定了《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等。
目前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还比较笼统,可以作为今后加强内部规章建设的工作重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确立了中共党员党性原则边界,以党内法规引领其政治立场规范化,通过党性教育站稳党性立场。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做法,民主党派可以探索把法治思维融入思想政治建设,制定促进民主党派更好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部规章。例如,《中国民主促进会宣传思想工作条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党史教育基地设立和管理办法》通过制度规范,在提高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历史教育传承优良传统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参政党应以执政党为榜样,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内部规章制度体系。参政党内部规章的制定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中央组织、职能部门,地方组织(省级、地市级、县区级)及内部监督机构等。中央组织及职能部门制定的规章具有较高的效力位阶和权威性,能实现全局统筹,确保不同层级不同地域不同界别体现组织的意志统一。地方组织制定的在本组织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能有效结合各地实际,提升规章针对性,切实指导解决问题。应鼓励地方组织开展工作创新,并将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规章。同时要以章程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决防止各行其是,坚持下级组织制定的内部规章不能突破章程及上级规章的相关规定,并应报送上级组织备案审查,切实维护组织的意志统一和内部规章的严肃性。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为基层组织单位,具体承担落实上级组织工作部署,不宜成为内部规章的制定主体。
努力提升制定内部规章的民主化水平。上级组织制定内部规章时应广泛征求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广大成员的意见,定期组织民主党派内部专家、骨干成员、基层代表开展内部规章实施效果论证评估,对不适应新情况的条款适时修、改、止、制。当前各民主党派现行的内部规章中试行规定占有较高比例,应总结实施经验,及时予以修订并正式颁布。严格规范内部规章的名称、文体选择、内部结构、外部形式、概念和文字表达等,提高内部规章质量。
保持宽松和谐与强化规范保障平衡
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是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原则。需要依靠职责明确、程序严谨的参政党内部规章建设为这一环境提供不可或缺的保障。在民主党派内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薄弱环节、工作短板,加强制度建设,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规范程序上持续创新强化。
民主党派章程普遍与时俱进,发挥引领作用,组织规章较为系统全面,但在成员权益维护、岗位履职、绩效考核、纪律执行等方面保障和规范不足、监管空白较大,急需完善补全。例如在对待成员权益维护上,应建立健全成员权益损害响应机制和成员信访投诉制度,敢于善于为成员发声呼吁、排忧解难,为成员实现合法权益最大化提供保障。探索岗位责任制,建立担任政府实职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报告制度等,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健全民主党派组织与成员本职单位的联动通报机制、成员退出机制等,对违法乱纪、赴外定居、失去联系、无故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的成员细加甄别,明确视情予以开除、注销党(盟、会、社)籍、劝退等处理措施。与时俱进拓展内部规章覆盖面,例如,《九三学社网络舆情应对管理办法(试行)》《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安徽民革”微信公众号管理办法》等对网络舆情应对、新媒体使用加强管理。坚持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为依托,大力推动参政党各项工作在制度轨道上有序运行。
坚持依规治理与提升以德治理并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坚持依规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将法治要求内化到自身建设中,针对自身建设中依赖人情因素等现象,加强自我革新自我重塑,使依规治理成为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方式。要不断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依规治理,逐步实现制度公开、信息共享、民主管理、立体监督。例如,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等从不同层级规范了议事决策机制和工作规则。要营造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平等讨论的制度环境,大力推进事务公开,带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障内部民主选举和表决,赋予人事安排、重大决策、规章制度更大权威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相衔接,加强整合协同,构建内部监督与监察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督网络。赋予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构问责权、质询权、调查权、处置权等权力,强化其作为纪律检查监督机构的权威地位。强化内部规章的权威性、强制性与约束力、执行力,推动实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
参政党依规治理,也离不开以德治理。德治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传统路径。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代表人士等是德治的重要主体,大多具备专业领域专家、民主党派组织负责同志双重身份,不同程度代表、联系、影响相应的民主党派组织及所属成员和界别群体。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通过领导示范、层层推进,强化整体认识,切实提升广大成员法治思维、遵规守纪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民主党派的内部德治绝不是“精英民主”“人情政治”,而必须立足于团结引领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要畅通和完善联系基层机制、服务成员机制,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代表人士必须深入基层,加强与成员群体的密切联系,切实强化政治引领、增进思想共识、扩大民主参与。
坚持依法参政与助推依法治国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参政党同样要坚持依法参政,使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民主党派依法参政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协同推进。多党合作制度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宪法,《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强调了民主党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民主党派依法参政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参政党要将多元诉求有效转化为有序规范表达,并加大公开、论证、评估力度,防范和杜绝利益集团假公济私、绑架渗透,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来源: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