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课后服务显温情
为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提高学校课后服务管理水平,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延时服务工作计划,在普惠托管的基础之上,开设德育系列课程、学科拓展课程、艺术团体系列的校本课程等多元化特色活动及趣味课程,坚持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
一、“双减”政策落地升温 课后服务丰富多元。校区联动落实“双减”同频共行减负提质。一是构建“5+2”课后服务模式,集团各校区以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为基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放学后托管服务全覆盖且学生有需求的覆盖,并制定适合班级特征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采用家校联合的方式进行自愿参与学校托管。二是推进“1+x”自主选课工作。“1”为所有学生进行普惠托管,“x”即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中的多项选择。多彩的科普系列、体育系列、德育劳动教育系列、艺术体验及校本特色社团活动,结合集团各校情、学情、学科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集团各校区统筹落实共生共长,特色活动各美其美。
二、守正创新凝炼特色 文化引领内涵发展。一是以研促教谋发展 立足校本创特色。集团号召各校区利用教师会议,研讨“双减”特色课程方案。各校区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丰富落实课后服务活动内容,召集各学科组共同策划服务课程。为了更好地进行研讨学习,各学科组老师们踊跃提出自己对服务课程的建议。二是勤研精进行远自迩,守正创新笃行不怠。集团北校教研组特色活动开发进入新阶段。组内教师共同制定个性化活动,且各学科组教师以学生的年级特色为基础,以班级特色为依据,结合落实“双减”政策,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劳动教育助推“双减” 同向同力家校共育。一是构建“1+X”课程体系 拓宽课后服务资源。集团东校立足特色劳动校本课程--“阳光农场”劳育课,多维度构筑劳动教育“1+X”课程体系,一面用心经营课程“超市”,“个性化”设计劳动教育课程;一面倾心打造阳光农场,开展“采摘节·爱心义卖”等活动,“多元化”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二是家校共育促成长 提质增效显担当。通过菜蔬义卖节的课程成果分享,引导学生家长也参与到此次的义卖活动中与学生共同体验劳动收获的快乐。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孩子与父母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将用劳动所获得的爱心义卖的方式捐赠给需要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