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话民生】“唐宝宝”的康复路
我叫程*,家住瑶海区七里站街道春华社区。很不幸,我的孩子军军(化名)是一名唐宝宝(唐氏综合症患儿),快两岁的时候才能慢慢独立行走,但走的时候不是很稳,经常容易摔跤。喊名字总是没有回应,3岁了只会说两个简单词语,不会拿勺子,也不爱吃东西,身高体重严重不达标,几乎不会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作为妈妈,我的心里心里很忐忑,知道唐宝宝都是智力发育特别落后的孩子,可还是希望孩子以后能达到自理的程度。本身作为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康复治疗的费用让一家人失眠了不知多少个夜晚。当知晓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这项民生项目,可免费申请救助后,我激动万分,得到免费救助项目后,军军顺利进入了合肥市瑶海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开始康复训练。
康复之初,军军不愿意接触妈妈以外的任何人,老师在做康复训练的时候孩子总喜欢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不愿意,有需求时不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基本上和教师没有互动。上课也听不懂老师的指令,总是不停的运来动去,还会经常尿裤子,有些简单的事情跟他讲很遍他也不理解。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给军军制定了“科学+坚持”的康复方案。我每天风雨无阻坚持陪军军到康中心接受训练治疗,不管军军哭闹还是打滚,老师每天总是坚持做完所有的康复项目;军军做电疗十分的不配合,我和老师就很耐心的哄他,给他播放歌曲,军军无法配合老师的感到活动,我总是在一旁辅助他完成。康复过程中,老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并培训家长基本方法,让妈妈回家后一点一点的再教军军,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为军军购买了很多绘本,在家的时候,一直坚持着耐心地陪着军军读给他听。
在老师和我们父母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达三年康复训练,军军的变化很大,如今,军军能自己跟着老师去教育上课,不再需要我的陪伴。上课的时候可以长时间的坐在椅子上不到处跑,叫他名字时能举手回答“到”,大部分时间都可以配合老师上课。之前上楼梯需要人扶着,现在上下台阶都健步如飞,语言能力也进步了很多,能讲很多简单的句子,能跟老师交流,能听懂老师大部分的指令,和其他小朋友都能很融洽的玩耍,能哼出歌的旋律,会跳舞、涂色,学习新的技能也比较快,这些康复成效,让军军的父母看到了军军健康成长的影子,也让整个家庭重燃了新的希望。
(七里站街道程*军口述,丁海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