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来了!瑶海向新,逐浪前行
岁月不居,事业常新。回望2024年,合肥市瑶海区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这一年,瑶海区纵深推进“三大行动”,加快建设“五大瑶海”,经济社会发展挺进“四强”:2024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59位、2024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83位、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第47位,连续入围“赛迪百强区”且位次前移2位,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再攀新高。
展望2025年,瑶海发展蓝图已绘,发展目标清晰——更快速度建设东部新中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更实举措夯实稳增长基础,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更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强统筹推动城市更新,努力提升城区能级活力;更优服务回应人民新期盼,努力擦亮群众幸福底色,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合肥东部新中心 未来已来
当下的合肥东部新中心,一栋栋高楼从地平线上崛起,不断刷新天际线高度,满眼皆是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
2025年,瑶海区将书写下合肥东部新中心这座“未来之城”更加澎湃向上的生动画卷。发展空间将加速释放。东部新中心体制机制将优化调整,统筹推进“一河两岸三地”建设,由建设管理向建设发展转变。完成核心区城市设计深化优化方案编制,全面启动核心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朱岗等4个城中村征迁,瑶海片区完成征迁面积超20万平方米。全力攻坚老合钢区域危房解危处置,完成全部危房拆除,安置解危居民超500户。完成合肥造纸厂等地块污染土壤修复,力争累计完成污染土壤修复4265亩、出库3888亩。
合肥东部新中心将是一片建设热土。瑶海片区实施项目64个,力争完成投资超50亿元。坚持交通先行,全力保障轨道交通6号线、龙岗路等重点项目按期通车,争取淮南路的铜陵路至大众路段开工建设,徽河路等5条支路建成通车,不断强化交通基础支撑作用。做优公服配套,市博物馆、市儿童医院新区等重点公服项目将年内建成交付。全面美化环境,快速推进慢行系统建设,力争唐桥公园二期开工,常态实施南淝河、二十埠河沿线环境提升工程,全力打造生态与城市和谐共生新城区。
合肥东部新中心将是产业集群聚力、新质生产力壮大的城市中心。围绕省市重点产业链,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加速落地一批高成长性腰部企业,努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十里产业长廊,做强产业发展平台支撑。持续擦亮“一廊一湾一园”区域发展特色名片,全面打造“科技赋能+产业更新”新高地和“科技+产业+文旅”融合发展试验区。
产业转型 其兴可见
当下的瑶海,新园区开建投产、新赛道不断开拓、新亮点不断涌现,产业发展带来的转型崛起动能不断汇聚。
2025年,招商引资成为瑶海的“一号工程”,将进一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激励,力争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招商新成立企业数增速超50%。引导企业实施智能改造、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着力打造一批应用示范项目,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速超20%。持续开展“招才引智进高校”等活动,力争新增大专以上就业人员超2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600人,营造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良好生态。
瞄准新质生产力,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深化“微园区+基金+场景应用”引育模式,优化大数据产业联盟、MAH转化中心、商协会大厦等产业平台,依托一谷三基地、十里工业长廊等园区载体,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智新创谷产业园、新能源等未来产业项目。大力推进工业上楼,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翻一番。重点发展工业设计、软件信息、研发中试、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现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扩能升级。建设低碳与智能建造研究中心,培育一批绿色材料、智能建造企业。探索推广设计牵头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动建筑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新鸿安地块商业街建设,适时启动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二期项目,加速打造火车站片区时尚经济圈。加快青年创意田园无人体系测试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应用场景,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市级应用示范目录。
城市更新 蝶变加速
当下的瑶海,更强统筹推动城市更新,努力提升城区能级活力。
2025年,城市更新不断刷新城市颜值。强化规划引领,力争获批5个成片开发方案、15个街坊控规。实现龚大塘片区更新圆满收官,加快推进和平路片区开发建设,适时启动龙岗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攻坚城中村改造,完成全部32个下剩项目改造,加大货币化安置、房票安置、现房安置力度,探索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尽力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城市品质更上新台阶。夯实区域交通支撑作用,实施梅岭路等22条支路网项目,治理一批交通拥堵点和安全隐患点,全力提升区域内部交通效率。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争取建设改造地下雨污管网20公里。优化群众生活配套服务,开工建设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街片塘路综合服务中心。实施4个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启动19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4万个。
城市更韧性更智慧。不断增强城市管理综合能力和精细化水平,加强数字城管建设,搭建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数据资源,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强化国有企业责任担当,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承担学前教育、物业管理、城市保洁等公共服务领域社会责任。深入推进自治自管,引导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和小区治理。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再打造一批“美好家园”“和美小区”等示范小区。
环境提升 美美与共
当下的瑶海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环境提升行动,绘出高质量发展的“锦绣画卷”。
2025年,人居环境更加优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加快二十埠河流域EOD项目建设,推进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排口溯源监管,力争5处考核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健全大气污染管控联动机制,全力压降PM2.5、PM10浓度,稳步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持续完善固废综合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和美底蕴更加亮色。瑶海区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软实力”。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上持续加力,推动更多事项联动审批、集成办理,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建成政邮合作省级试点,拓展政务服务新载体。坚决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包容的市场环境。深化企业服务专员工作制度,清单化闭环式推进企业诉求“一口收办”。
共治共建共享更和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深化“数字瑶海”建设,不断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场景,提升基层智慧治理水平。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安全感。
民生幸福 触手可及
当下的瑶海,努力让每一种公务服务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底色鲜明。
在2025年的“蓝图”中,民生福祉与群众最为息息相关。就业保障最优先,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就业供需对接和创业服务,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一老一小”服务更贴切,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医育结合”,全面落实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建设试点任务,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教育资源供给更丰富,实施教育类项目17个,新增学位13870个。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打造3所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任务,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更好满足群众“家门口”就医需求。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新的一年,瑶海区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生动出彩的瑶海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