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驻皖新闻单位走进瑶海 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蝶变密码”
11月14日下午,“蝶变•新瑶海”央媒看皖瑶海行活动成功举办。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新华社安徽分社、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经济日报安徽记者站等近20家中央驻皖新闻单位负责人和记者走进瑶海,深入探访这片正经历深刻转型与华丽蝶变的热土,共同见证瑶海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生动实践与澎湃动能。
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记者站联合会会长白海星,区委书记、合肥东部新中心党工委书记童友好,区委副书记、区长时坤,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桑宝君等参加活动。
中央驻皖新闻单位走进合肥电机厂城市更新片区,看昔日机声隆隆的老旧厂房蜕变为集现代住宅与活力商业于一体的综合社区;探访“窗帘之约”发源地恒通社区,聆听一面窗帘传递的城市大爱,感受基层治理的温暖与智慧;参观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见证老工业区“筑巢引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漫步青年创意田园,体验“工业锈带”变身“生态秀带”,感受生态与人文交织的无限创意。
一路行走,一路记录,一路交流。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中央媒体同忆往昔峥嵘、共谋未来发展,为瑶海的全面转型发展和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把脉指向、献计献策。
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新闻采编中心主任韩俊杰:走进瑶海,感受到的是“老城区正青春”的蓬勃朝气。“窗帘之约”不仅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一面旗帜,更是“民生为大、民生为本”的生动诠释。在老厂房改造中注重保留城市记忆,也让我们看到瑶海在城市更新中保护文化根脉的坚守。
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常河:瑶海区正以全新姿态刷新过去人口老龄、产业老迈、城市老旧的刻板印象,以新空间承载新产业,以新印象展现新气象,“向东看瑶海,瑶海向上长”的强劲发展势头和清晰转型路径随处可见可感。
经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梁睿:作为合肥的老工业城区,瑶海的转型实践具有典型意义,在产业升级、城市片区更新和老旧小区治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变化实实在在,成绩有目共睹,值得挖掘和推广。
中国妇女报安徽记者站站长王蓓:瑶海的民生账单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尤其是“校园餐”的创新模式,“妈妈厨房”既解决家长就业,又保障孩子们的舌尖安全,小举措里见大情怀,体现了民生关怀的温度。
童友好详细阐述瑶海面临的人口、空间、产业等结构性矛盾及发展思路。他表示,当前瑶海正优化人口结构,通过产业聚才、环境留才,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安居乐业;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拓展发展新载体;优化产业体系,既升级传统产业,更瞄准新兴产业,做好与合肥市主导产业的配套衔接。未来,瑶海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支撑,做实民生福祉,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瑶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真诚期待中央媒体继续关注瑶海、推介瑶海,为这片热土的蝶变新征程注入更多信心与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