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的文化美 写不完的烟火情——瑶海文化的“诗与远方”
2023年瑶海区围绕文化强区目标,以文塑韵,擦亮文化品牌,以文惠民,厚植文化沃土,以文兴业,盘活文旅资源,城市人文精神日益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这一年我们持续用文化涵养城市内涵,我们继续锚定文化高质量发展方向,一次次精彩演出奏响旋律,点亮生活,一场场读书分享如沐春风,浸润心灵,一个个文旅地标悄然崛起,展现新貌……这里老城烟火浓郁,氤氲书香绵长,蝶变转型激荡。
今年以来,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聚焦我区文化资源禀赋,系统化打造“薪传·揽未来”(非遗)、“丹青·蝶变”(书画)、“梨园风采展”(戏曲)、“社区大舞台”(歌舞)等文化品牌,持续扩大文化服务覆盖面。
承办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师生作品展、“欢乐进万家”文艺下基层巡演、“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暨2023年合肥市广场舞展演、九三学社省直十一支社书画笔会、“践行二十大 翰墨染江南”合肥杭州南京三地书画作品邀请展、“大美合肥”——合肥市第二届美术大展等市级以上文化活动10余场,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组织开展童寿记迎新年画收藏展、“清风东来 廉动瑶海”廉洁文化书画展、大地欢歌主题活动、“万物皆可飞”瑶海区第三届风筝文化节等活动200余场,惠及市民群众6万余人。
图丨举行“欢乐进万家”文艺下基层巡演活动
图丨承办2023年合肥市广场舞展演
推进精品创作,摸排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市高质量赛事活动,提升瑶海文化影响力。选送的舞蹈《快乐三点半》入选“童心向党 逐梦未来”2023年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汇报展演,《挺进深蓝》《吊锅味儿香》《忆童年》等节目入选“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强国少年”合肥市庆“六一”少儿文艺专场演出;选送的吹打乐《淮河的春天》、歌伴舞《亲吻祖国》荣获“合肥市第二届乡镇文艺调演”二等奖。
14幅少儿书画作品在2023年安徽省少儿书画大赛获奖,27幅少儿书画作品在合肥市 2023 年少儿书画大赛暨“我们成长的样子”青少年美育活动获奖,区文化馆被授予安徽省少儿艺术普及优秀单位称号。组织编撰画册《丹青·蝶变——合肥市瑶海区第二届美术书法展作品集》,用艺术的方式讲述瑶海故事,展示蝶变瑶海、转型发展的美好形象。
图丨参加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汇报展演
图丨吹打乐《淮河的春天》获市文艺调演二等奖
构建上下贯通、三级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在文化馆和明光路、和平路等7个分馆共开设书法、国画、合唱等12个专业148个班次,参训人员达2590人;做好14处城市阅读空间免费开放,今年以来接待读者130余万人次,外借图书27万余册,开展活动近2000场。
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任务,指导各单位因地制宜建设“15分钟阅读圈”场地,完成17个阅读点位建设工作;探索文化站转型升级新路径,指导长淮街道文化站整合文化站、老年学校、居民活动中心等阵地资源,开设多门类培训课程,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图丨长淮街道文化馆分馆揭牌
图丨“書食者”读书分享会
加大非遗保护力度,传承文脉,镌刻城市记忆。建立省市区三级非遗名录54项,面塑传人武建付被评为2023年度省级乡村工匠名师,梳理区级非遗申报流程,摸排、挖掘、指导非遗传人申报项目,今年通过木桶记臭鳜鱼制作技艺、瑶海糖画制作、吴氏木雕等9个区级非遗项目。
积极协调场馆场地,打造蛋雕、剪纸、年画、泥塑非遗传人工作室4个,通过体验、互动等方式,促进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在和平路小学分校、新安江路小学开设公益性“非遗”培训班,在传统节假日,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
新时代新征程召唤新力量。深化拓展文化馆、文联互联互通建设,依托合肥市书画院双圩创作基地、翰墨薪传活动基地、文化馆总分馆等阵地,常态化开展“夏夜少儿书画”公益品牌画堂、书画名家送春联、书画作品公益义卖等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关怀和声音,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艺术家志愿者写春联系列活动已开展三届,累计为13个街镇开发区居民群众及医护人员、消防员、环卫工人等送去2万余幅春联和祝福;艺术家志愿小分队进社区、进消防送书画活动,让更多人享受配送式艺术大餐。
图丨文艺家送春联活动
图丨文艺家送书画进消防
星光不负赶路人,
最是奋斗动人心,
回眸2023的瑶海文化
五彩斑斓
展望2024的瑶海文化
将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