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脚不长个”,是真的吗?父母都想知道的长高秘诀在这里!
“民间有一种说法‘长脚不长个’,我孩子的脚现在不停长,会不会长不高啊?”不少家长都有这种疑惑。“‘脚先长就不长个’的说法是不确切的。”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浙江省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毕擎这样回答。
毕擎表示,足部的骨骼发育分为多个阶段,从出生时足70%为软性骨骼,然后到足部出现硬性骨骼、出现足弓,足弓出现形态增加稳定性,再到足部可以对抗运动的稳定性,基本需要12年以上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发育时,足部发育不仅包括长度,还包括厚度、宽度和稳定性的韧带,有时确实会与主要为纵向生长的长干骨出现短时间的比例失衡,但基本不会相差太大。
至于民间很流行的一些说法,例如“夏天孩子脚容易长大”“穿宽松的鞋会导致孩子的脚变大”,毕擎觉得不准确,“脚的大小会随着气温、姿势等变化而变化,比如夏天天气炎热,血管舒张,长时间地坐、站,长时间的游泳等,孩子的脚因充血时间长就会比平常增大,但这些情况不会增加鞋码尺寸,只要进行活动舒展,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就可恢复到正常鞋码。”
毕擎提醒,1~12岁的小孩不要穿硬底鞋,“12岁前足部的发育是从软性骨骼、韧带组织向硬性、稳定结构发育的过程,过早穿硬底鞋会影响发育、导致足部变形,在发育过程中穿过大的鞋子,尤其是穿超过正常鞋码的鞋子进行运动,这些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足部稳定结构的发育成熟。”
那孩子脚大是不是有利运动呢?体育中考训练营教练金芳芳认为,脚的大小和运动能力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短跑运动员的脚就不大,像我1.82米的身高,平时鞋子也只穿38码。脚大的话,足弓得有多大的劲才能反弹出去啊。”
“五好”帮孩子长高
人一生中有两个身高快速发展阶段,一个是婴幼儿时期:1~3个月平均长3.5厘米,4~6个月平均长2厘米,1岁时身高约75厘米;另一个是青春期。把握后天各种因素,孩子还是能长高的,具体应做到“五好”。
吃得好
营养要均衡合理,按时添加各种泥糊状和固体食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摄入充足的“原材料”,促进长高。
营养好
按时添加孩子发育所需的营养素,满足身体需要。比如只有正确补充维生素D和钙,骨骼才能正常发育。
运动好
注重孩子的运动和身体技能发育,多做轻巧的伸展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减少疾病,生病会影响全身各个组织系统发育,造成发育停滞。
心情好
家庭和谐、理性关爱孩子,是促进长高的外因。缺乏关爱、焦虑、忧郁的孩子长不高。
睡得好
帮孩子建立正常的作息习惯,因为内分泌激素要在正常的生物钟控制下进行分泌,保证长个。
这几种运动助孩子长得更高
悬垂摆动
利用单杠或门框,高度以身体悬垂在杠上,脚趾刚能离开地面为宜。两手握杠,间距稍大于肩宽,两脚并拢,身体前后摆动,幅度不要过大。身体尽量松弛下垂,保持20秒。男孩做10~15次,女孩做2~6次。
跳起摸高
在助跑的情况下起跳或原地起跳,尽可能接触高处的物体。跳起时用双手去摸预先设置的物体,可以是树枝或篮球筐。双脚跳跃,做30次。休息片刻,左右脚分别单脚跳跃,方法同上。根据自身情况,每天练习一定次数。
跳绳
跳绳时双腿不停跳跃,双臂不断摇摆,非常适合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不仅有益于长高,还能让孩子的骨骼发育得更匀称,反应更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骨骼发育一定程度上来自纵向压力,但是过强的压力(举重等)反而让骨骼在纵向难以生长。所以体操、举重等运动,在成长阶段最好避免。
毕擎表示,足部的骨骼发育分为多个阶段,从出生时足70%为软性骨骼,然后到足部出现硬性骨骼、出现足弓,足弓出现形态增加稳定性,再到足部可以对抗运动的稳定性,基本需要12年以上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发育时,足部发育不仅包括长度,还包括厚度、宽度和稳定性的韧带,有时确实会与主要为纵向生长的长干骨出现短时间的比例失衡,但基本不会相差太大。
至于民间很流行的一些说法,例如“夏天孩子脚容易长大”“穿宽松的鞋会导致孩子的脚变大”,毕擎觉得不准确,“脚的大小会随着气温、姿势等变化而变化,比如夏天天气炎热,血管舒张,长时间地坐、站,长时间的游泳等,孩子的脚因充血时间长就会比平常增大,但这些情况不会增加鞋码尺寸,只要进行活动舒展,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就可恢复到正常鞋码。”
毕擎提醒,1~12岁的小孩不要穿硬底鞋,“12岁前足部的发育是从软性骨骼、韧带组织向硬性、稳定结构发育的过程,过早穿硬底鞋会影响发育、导致足部变形,在发育过程中穿过大的鞋子,尤其是穿超过正常鞋码的鞋子进行运动,这些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足部稳定结构的发育成熟。”
那孩子脚大是不是有利运动呢?体育中考训练营教练金芳芳认为,脚的大小和运动能力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短跑运动员的脚就不大,像我1.82米的身高,平时鞋子也只穿38码。脚大的话,足弓得有多大的劲才能反弹出去啊。”
“五好”帮孩子长高
人一生中有两个身高快速发展阶段,一个是婴幼儿时期:1~3个月平均长3.5厘米,4~6个月平均长2厘米,1岁时身高约75厘米;另一个是青春期。把握后天各种因素,孩子还是能长高的,具体应做到“五好”。
吃得好
营养要均衡合理,按时添加各种泥糊状和固体食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摄入充足的“原材料”,促进长高。
营养好
按时添加孩子发育所需的营养素,满足身体需要。比如只有正确补充维生素D和钙,骨骼才能正常发育。
运动好
注重孩子的运动和身体技能发育,多做轻巧的伸展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减少疾病,生病会影响全身各个组织系统发育,造成发育停滞。
心情好
家庭和谐、理性关爱孩子,是促进长高的外因。缺乏关爱、焦虑、忧郁的孩子长不高。
睡得好
帮孩子建立正常的作息习惯,因为内分泌激素要在正常的生物钟控制下进行分泌,保证长个。
这几种运动助孩子长得更高
悬垂摆动
利用单杠或门框,高度以身体悬垂在杠上,脚趾刚能离开地面为宜。两手握杠,间距稍大于肩宽,两脚并拢,身体前后摆动,幅度不要过大。身体尽量松弛下垂,保持20秒。男孩做10~15次,女孩做2~6次。
跳起摸高
在助跑的情况下起跳或原地起跳,尽可能接触高处的物体。跳起时用双手去摸预先设置的物体,可以是树枝或篮球筐。双脚跳跃,做30次。休息片刻,左右脚分别单脚跳跃,方法同上。根据自身情况,每天练习一定次数。
跳绳
跳绳时双腿不停跳跃,双臂不断摇摆,非常适合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不仅有益于长高,还能让孩子的骨骼发育得更匀称,反应更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骨骼发育一定程度上来自纵向压力,但是过强的压力(举重等)反而让骨骼在纵向难以生长。所以体操、举重等运动,在成长阶段最好避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