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几招,教你轻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干货满满!
年末是电信诈骗的高峰期,2018年12月17日这一天,仅山东省枣庄市就查处了4起电信诈骗案件。公安部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3.1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3万名。受骗人群中,19岁是受骗高峰,18岁~25岁占整体受骗者的52.4%;老人尤其是56岁~60岁者,是受骗金额最多的群体。
近年来,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犯罪形势得到有效控制。虽然老百姓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冒充公检法等低段位的骗术早已建立起成熟的免疫机制,但诈骗分子不断花样翻新,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新手段、新技术进行电信网络诈骗,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就骗走上万元的新闻仍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梳理了几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招数,并呈上最实用最权威的“防骗”秘籍。希望大家都能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防骗秘籍一:冒充支付宝客服实施诈骗
双十二期间,福建厦门的江女士接到一个电话,一名自称“蚂蚁金服”工作人员的人告诉她,之前一个贷款申请通过了,但是需要反馈一个验证码才能放款。江女士高兴坏了,这笔贷款对她来说可是雪中送炭。于是,她没有过多怀疑,在手机收到一个验证码短信时,马上就通过浮动窗口把验证码报给对方。没想到,接下来江女士的支付宝账号被人先后分8次消费了2000元。发觉被骗后,江女士赶紧报警。
警方提示:网络购物节给了不少骗子可乘之机,警方提醒群众一定要仔细分辨,谨防上当受骗。无论是冒充“蚂蚁金服”客服,还是冒充支付宝客服或快递员,最后都要达到诱骗受害人转账的目的。因此,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千万不要轻信,应直接与官方平台或快递公司客服联系。
防骗秘籍二:快递遗失可申请赔付
网购的繁荣带动了快递业的飞速发展,骗子也瞅准了这一“商机”,展开精准诈骗,而且手段多样,让人防不胜防。2017年12月4日,深圳事主陈女士报案称:3日19时许,其在家中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员工,要以3倍的价格赔付其遗失的快递。陈女士按照要求填写对方发送的短信链接后,银行卡内的余额被转走。还有的骗子让受害人申请赔偿,而后诱骗受害人进行网上银行或支付宝、微信转账操作,受害人误以为是收款,实际上则是转账给骗子。
警方提示:快递行业如今备受骗子“青睐”,接到这类电话,当事人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更不能进行转账,以免上当受骗。可以向快递公司官方咨询,或者拨打110报警。
防骗秘籍三:传统中奖骗局“转战”热门网游
家住江苏的宋先生在玩某款热门网络游戏时,收到一条中奖信息,要其联系一个微信。宋先生以为是自己玩游戏中了奖,没有怀疑便添加了微信,之后便看到了一个中奖页面,显示其获得二等奖,奖品为6.8万元和一台电脑。看到中奖信息,宋先生兴奋不已,当即拨打网页上的联系电话要求领奖。对方表示,领奖需缴纳3500元的手续费。于是宋先生当即通过自动取款机把钱打了过去。然而,当他再次联系领奖时,对方又称要交20%的税金。为此,宋先生再次给对方转账3000元。随后,一名自称财务部负责人的王经理与宋先生联系,宋先生又以跨省服务费、购买网卡等理由不断要求宋先生转账,自己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不甘心半途而废,最后宋先生总共被骗了数万元,最终无奈的他选择了报警。
警方提示:只要是需要交钱的领奖,基本都是骗局。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当QQ或手机中收到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千万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谓的咨询电话或网页进行查证,否则很容易一步步陷入骗局之中。在玩网络游戏时,也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时尽量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交易。
防骗秘籍四:潜伏微信群伺机换头像诈骗
受害人杨某通过网络游戏好友加入了一个游戏公司创建的微信群,经常参与群主举办的充值返利活动。有一天,杨某发现“群主”加自己的微信好友,说当天有老玩家专属活动,充值翻倍返利。杨某通过微信给对方转了5000元进行充值,但是过了1个多小时也没有看到充值成功的消息。跟对方联系,对方称现在充值的人数比较多,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充值成功。在第二天,杨某登陆游戏依然没有收到充值成功的消息,想跟对方联系时发现已经被拉黑了。这时他才发现“群主”与真实群主虽然头像、名字一样,但是微信号却是不一样的。意识到被骗的杨某,赶紧报了警。
警方提示:很多微信群人数众多,群成员之间不一定全都熟悉,有陌生人进入群不会引起注意。不法分子混入微信群,长时间潜伏群中,摸清群成员关系网后将头像和昵称换成群成员的领袖人物,再利用微信“画皮”重新组建新群进行诈骗。微信群聊中群主一定要尽到责任,严格把关进入群聊成员。有人通过微信群单独加微信好友时,要认真核对身份,即使互加好友,也不要在微信中“谈钱”,一定要当面沟通或电话确认。
六个防骗锦囊
1.遇事先冷静
涉及他人的,应率先联系到当事人,尤其是被要求转账汇款的。
2.遇到借钱先验证
汇款前要通过打电话、发微信语音或面谈等方式确认。
3.及时联系官方
收到号称银行、航空公司甚至公检法部门的信息时,不要回拨电话或拨打信息中的联系方式,应拨打官方电话确认。
4.谨慎开通网银
大额银行卡尽量别开通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用于网购的银行卡内只存入少量钱,若购买金额较大的商品,可从其他银行卡转钱到网购专用卡中。
5.给财产做“物理隔绝”
将钱分散存在多家银行账户中,即便受骗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6.关注诈骗新闻
多了解电信诈骗案件,对最新诈骗手法做到心中有数,一旦遇到类似事件,要保持警惕、不贪小利、认真甄别。最后,专家提醒,如果不小心被骗,要立刻报警,并留存好和骗子的聊天、通话或转账记录。
近年来,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犯罪形势得到有效控制。虽然老百姓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冒充公检法等低段位的骗术早已建立起成熟的免疫机制,但诈骗分子不断花样翻新,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新手段、新技术进行电信网络诈骗,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就骗走上万元的新闻仍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梳理了几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招数,并呈上最实用最权威的“防骗”秘籍。希望大家都能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防骗秘籍一:冒充支付宝客服实施诈骗
双十二期间,福建厦门的江女士接到一个电话,一名自称“蚂蚁金服”工作人员的人告诉她,之前一个贷款申请通过了,但是需要反馈一个验证码才能放款。江女士高兴坏了,这笔贷款对她来说可是雪中送炭。于是,她没有过多怀疑,在手机收到一个验证码短信时,马上就通过浮动窗口把验证码报给对方。没想到,接下来江女士的支付宝账号被人先后分8次消费了2000元。发觉被骗后,江女士赶紧报警。
警方提示:网络购物节给了不少骗子可乘之机,警方提醒群众一定要仔细分辨,谨防上当受骗。无论是冒充“蚂蚁金服”客服,还是冒充支付宝客服或快递员,最后都要达到诱骗受害人转账的目的。因此,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千万不要轻信,应直接与官方平台或快递公司客服联系。
防骗秘籍二:快递遗失可申请赔付
网购的繁荣带动了快递业的飞速发展,骗子也瞅准了这一“商机”,展开精准诈骗,而且手段多样,让人防不胜防。2017年12月4日,深圳事主陈女士报案称:3日19时许,其在家中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员工,要以3倍的价格赔付其遗失的快递。陈女士按照要求填写对方发送的短信链接后,银行卡内的余额被转走。还有的骗子让受害人申请赔偿,而后诱骗受害人进行网上银行或支付宝、微信转账操作,受害人误以为是收款,实际上则是转账给骗子。
警方提示:快递行业如今备受骗子“青睐”,接到这类电话,当事人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更不能进行转账,以免上当受骗。可以向快递公司官方咨询,或者拨打110报警。
防骗秘籍三:传统中奖骗局“转战”热门网游
家住江苏的宋先生在玩某款热门网络游戏时,收到一条中奖信息,要其联系一个微信。宋先生以为是自己玩游戏中了奖,没有怀疑便添加了微信,之后便看到了一个中奖页面,显示其获得二等奖,奖品为6.8万元和一台电脑。看到中奖信息,宋先生兴奋不已,当即拨打网页上的联系电话要求领奖。对方表示,领奖需缴纳3500元的手续费。于是宋先生当即通过自动取款机把钱打了过去。然而,当他再次联系领奖时,对方又称要交20%的税金。为此,宋先生再次给对方转账3000元。随后,一名自称财务部负责人的王经理与宋先生联系,宋先生又以跨省服务费、购买网卡等理由不断要求宋先生转账,自己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不甘心半途而废,最后宋先生总共被骗了数万元,最终无奈的他选择了报警。
警方提示:只要是需要交钱的领奖,基本都是骗局。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当QQ或手机中收到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千万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谓的咨询电话或网页进行查证,否则很容易一步步陷入骗局之中。在玩网络游戏时,也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时尽量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交易。
防骗秘籍四:潜伏微信群伺机换头像诈骗
受害人杨某通过网络游戏好友加入了一个游戏公司创建的微信群,经常参与群主举办的充值返利活动。有一天,杨某发现“群主”加自己的微信好友,说当天有老玩家专属活动,充值翻倍返利。杨某通过微信给对方转了5000元进行充值,但是过了1个多小时也没有看到充值成功的消息。跟对方联系,对方称现在充值的人数比较多,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充值成功。在第二天,杨某登陆游戏依然没有收到充值成功的消息,想跟对方联系时发现已经被拉黑了。这时他才发现“群主”与真实群主虽然头像、名字一样,但是微信号却是不一样的。意识到被骗的杨某,赶紧报了警。
警方提示:很多微信群人数众多,群成员之间不一定全都熟悉,有陌生人进入群不会引起注意。不法分子混入微信群,长时间潜伏群中,摸清群成员关系网后将头像和昵称换成群成员的领袖人物,再利用微信“画皮”重新组建新群进行诈骗。微信群聊中群主一定要尽到责任,严格把关进入群聊成员。有人通过微信群单独加微信好友时,要认真核对身份,即使互加好友,也不要在微信中“谈钱”,一定要当面沟通或电话确认。
六个防骗锦囊
1.遇事先冷静
涉及他人的,应率先联系到当事人,尤其是被要求转账汇款的。
2.遇到借钱先验证
汇款前要通过打电话、发微信语音或面谈等方式确认。
3.及时联系官方
收到号称银行、航空公司甚至公检法部门的信息时,不要回拨电话或拨打信息中的联系方式,应拨打官方电话确认。
4.谨慎开通网银
大额银行卡尽量别开通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用于网购的银行卡内只存入少量钱,若购买金额较大的商品,可从其他银行卡转钱到网购专用卡中。
5.给财产做“物理隔绝”
将钱分散存在多家银行账户中,即便受骗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6.关注诈骗新闻
多了解电信诈骗案件,对最新诈骗手法做到心中有数,一旦遇到类似事件,要保持警惕、不贪小利、认真甄别。最后,专家提醒,如果不小心被骗,要立刻报警,并留存好和骗子的聊天、通话或转账记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