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民生网 【群众话民生】民生“五福”到家
我叫马钦义,今年78岁,是瑶海区七里站街道的一名特困供养人员。要说五福临门,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祝福,预示着康宁、长寿、富足等,每年快到过年之际,大家也都开始忙着支付宝集“五福”,迎新春。这不,我也要盘算盘算,数一数发生在我身上的民生工程“五福”,做一名“五福”集全的民生“代言人”。
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为我谋福
我这辈子因为家穷没房子,又患有肢体三级残,就一直未婚,未育有子女。人们常说的养儿防老、以房养老这两样,我全都沾不上边。要搁以前那真是寡老汉一条,没人问没人管,没想到我碰上了好时代,遇上了民生工程。我搬进了瑶海区宽敞明亮的康居苑廉租房,面积足足有50多平米,比起以前那个不到10平方的小房子实在是太幸福了。尤其是前年,我被纳入到特困供养人员管理,救助金额由每月831元提高至每月1144元,大大保障了我的基本生活。
2021年两节将至,街区领导纷纷上门看望我,还给我带来油、米、面等过节大礼包,让我过个欢喜年。特困供养救助兜底了我的基本生活,这是民生工程送我的第一份“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我安福
年纪大了,偶尔生个病也是常有的事。讲实话,以前一个人去吊水,上个厕所都没有人帮忙举吊瓶,慢慢地,小病小灾也就能扛就扛了。
但这几年不一样了,不仅我在社区的帮助下,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童医生经常上我这来。我患高血压有二十多年了,每次上门,童医生总是细心的为我测血压、血糖、体温等,帮我分析各项检查指标,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我的日常用药。每次来之前,童医生也会问问我家里缺点什么,可以顺路帮我捎过来,就不用我自己跑一趟了。童医生细致入微的服务,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联系,小病小灾也不用忍着了。家庭医生一对一的贴心服务,这是民生工程送我的第二份“福”。
居家养老服务为我增福
每天上午临近十一点,居家养老送餐服务的志愿者就会准时出现在家楼下,给我送来热腾腾的午饭,这样风雨无阻的画面已经记不清多少年了!除了送饭,还帮我理发、打扫卫生、清理油烟机、洗衣服被子等,连电灯坏了也帮我修理、有时候也会陪我聊聊天,最重要的是都没有让我花钱,说都是从居家养老服务券里面扣除的。社区工作人员也会经常上门询问居家养老志愿者他们的态度怎样,服务了哪些内容,对他们是否满意。这样的惠民政策,对我这样孤寡老人再合适不过了,不用为了一口热饭忙活半天,洗衣晒被时不用再一步三歇,生活中也算有了知冷暖的人了,这是民生工程送我的第三份“福”。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我稳福
前年7月,我晚上在家里卫生间不慎摔跤,摔倒后我也不敢乱动,第一时间拨打了社区民生联络员小夏的电话,希望他们能来帮帮我。没想到学苑社区孙书记在得知消息后也第一时间赶到了我家中,安排车辆将我送到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一看来到医院,我说什么都要走。其实我是怕治疗费用太高,还不如当时一跤摔死就一了百了。但小夏立马告诉我,让我放宽心安心治疗,不要担心费用。因为我是特困供养人员,政府已经帮我代缴了医保参保费用,这次住院费用经医保报销后还可以享受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又能报销90%的费用,剩下的费用再符合条件,还可以申请临时救助。果真如小夏说的那样,我住院费用经三次报销后,一分钱没花。生病后,小夏车接车送,还给我送来了行走辅助器具。医保把服务做到我的心坎上,这是民生工程送我的第四份“福”。
文化惠民工程为我兴福
以前,咱们老百姓一年到头也看不到一次演出,现在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庆日社区都要搞些活动,如庆元旦、社区春晚、闹元宵、广场舞比赛等等。一有活动,社区的小夏都通知我来看演出,说是要给我的晚年生活增添色彩。这几年,戏曲大舞台年年有,特别是把我最爱的黄梅戏也送到家门口了。每次一到黄梅戏开演前,大家都早早地搬来凳子在文化广场候着,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我过足了戏瘾。这么多、这么好的文化大餐送到我们家门口,这个文化惠民工程真是点亮我的多彩生活,这是民生工程送我的第五份“福”。
以上种种生活变化,真是几天都聊不完。但我心里明白,这都离不开政府实实在在的工作,干的都是让老百姓姓享福的好事,我为民生“代言”,为民生工程“点赞”! 彭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