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社区多措并举保障老年人权益
为深入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切实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长淮街道长淮社区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老年人权益保障、优待服务、社会参与、打击诈骗和友好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努力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夯实基础,筑牢“老有所养”保障线。我们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一是政策托底,应保尽保。严格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加强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力度,实现应养尽养、应助尽助。例如,长淮社区建立了特困老年人动态管理数据库,实行“一人一策”精准帮扶。二是服务升级,多元供给。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街道建成并运营多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五助”服务。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优化资源,畅通“老有所医”健康路。聚焦老年人健康需求,着力构建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一是医养结合,深度融合。社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小区、家庭延伸。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长淮社区探索“家庭医生签约+居家养老”模式,定期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慢病管理和用药指导。二是预防为主,健康促进。广泛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普及营养膳食、疾病预防、合理用药等知识。组织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搭建平台,拓展“老有所为”新天地。充分认识老年人的价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一是银发人才,发挥余热。社区积极建立“银发人才库”,鼓励支持健康状况良好、有专业特长的老年人通过志愿服务、技术指导、经验传授等方式参与社区建设、公益事业、科教文卫等活动。长淮社区组建了“老党员宣讲团”“银龄调解队”,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老有所“聘”,贡献智慧。探索实行弹性退休、灵活就业等政策,为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机会和平台。一些县区联合企业为低龄老年人开设了顾问、咨询、后勤服务等适应性岗位。三是鼓励参与,建言献策: 建立健全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的机制,在制定涉及老年人权益的政策时,注重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
创新载体,丰富“老有所学”课程表。着力发展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丰富生活。一是阵地建设,全覆盖。加快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教学点)建设,推动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基本形成街道、社区二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长淮街道利用社区活动室、文化礼堂等场所开设“家门口的老年学堂”。二是内容多元,适需对路。课程设置紧跟时代发展和老年人需求,除了传统的书法、绘画、声乐、舞蹈外,还增设了智能手机应用、防诈骗知识、家庭理财、健康养生等实用课程。三是模式创新,线上线下。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发在线课程,方便老年人居家学习。部分县区开通了“老年教育云课堂”,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营造环境,提升“老有所乐”幸福感。加强老年友好环境建设,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优待服务,落到实处。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在交通出行、文旅休闲、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优先、优惠、优待服务。实现了老年人凭身份证或优待证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免费进入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园景区。二是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各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如重阳节文艺汇演、老年人运动会、书画摄影展等,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权益维护,保驾护航: 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畅通老年人维权渠道,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零容忍”。长淮街道在司法所设立“老年维权岗”,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四是反诈防骗,守护“钱袋子”。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通过案例宣讲、发放资料、推送预警信息等多种形式,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长淮街道联合长淮社区组建了“反诈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公园、老年活动场所进行点对点宣传,筑牢安全防线。五是环境友好,宜居宜行。持续推进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加快对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设置无障碍通道、增加照明和休息设施等。在公共场所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创造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下一步,长淮社区将持续深化“五个老有”工作内涵,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不断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