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巷社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走进校园

发布时间:2018-06-21 09:51 作者:沈翔 来源: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办事处 浏览次数: 我要纠错
    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6月13日下午,明光路街道填海巷社区借助爷爷奶奶一堂课的活动,邀请老年大学戏曲老师杨国君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解地方戏曲黄梅戏艺术,来自滁州路小学五年级(2)班的全体师生感受了一场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杨老师为孩子们简单介绍了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讲解了黄梅戏的唱腔、语言特色、戏妆和伴奏音乐等,并为孩子们表演了黄梅戏经典的桥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夫妻观灯》、《天仙配》等唱段,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关于黄梅戏,很多同学只能是略知一二,有这样一个机会,学生们都不想错过,同学们积极举手提问,与杨奶奶互动交流,用他们的行动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戏曲浓厚的兴趣。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填海巷社区通过“爷爷奶奶一堂课”活动,把中国传统文化送进校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