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海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发布时间:2022-05-18 18:49 来源: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瑶海区分局 浏览次数: 我要纠错

2018年9月开始,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瑶海区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三调”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历时三年,约340名调查人员先后参与,汇集了30103个调查图斑数据,完成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耕地细化调查、单独图层数据调查等工作,摸清了全区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了区级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并完成各级国土调查成果汇总等工作。现将瑶海区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一)耕地5277.31公顷(79159.65亩)。其中,水田4391.70公顷(65875.50亩),占83.22%;水浇地128.82公顷(1932.30亩),占2.44%;旱地756.79公顷(11351.85亩),占14.34%。其中,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4098.43公顷(61476.45亩),占全区耕地的77.66%;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092.46公顷(16386.9亩),占20.70%;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81.88公顷(1228.2亩),占1.55%;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4.16公顷(62.4亩),占0.08%;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38公顷(5.7亩),占0.01%。

(二)种植园用地304.00公顷(4560.00亩)。其中,果园223.54公顷(3353.10亩),占73.53%;茶园0.30公顷(4.50亩),占0.10%;其他园地80.16公顷(1202.40亩),占26.37%。

(三)林地2909.49公顷(43642.35亩)。其中,乔木林地973.00公顷(14595.00亩),占33.44%;竹林地0.52公顷(7.80亩),占0.02%;灌木林地40.18公顷(602.70亩),占1.38%;其他林地1895.79公顷(28436.85亩),占65.16%。

(四)草地373.86公顷(5607.90亩)。全部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4.34公顷(65.10亩)。全部为内陆滩涂。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147.44公顷(182211.60亩)。其中,城市用地10162.16公顷(152432.40亩),占83.65%;建制镇用地208.88公顷(3133.20亩),占1.72%;村庄用地1662.79公顷(24941.85亩),占13.69%;采矿用地29.09公顷(436.35亩),占0.2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84.52公顷(1267.80亩),占0.70%。

(七)交通运输用地1393.76公顷(20906.40亩)。其中,铁路用地314.60公顷(4719.00亩),占22.57%;轨道交通用地92.27公顷(1384.05亩),占6.62%;公路用地807.43公顷(12111.45亩),占57.93%;农村道路179.38公顷(2690.70亩),占12.87%;管道运输用地0.08公顷(1.2亩),占0.01%。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13.20公顷(33198.00亩)。其中,河流水面171.25公顷(2568.75亩),占7.73%;水库水面407.12公顷(6106.80亩),占18.40%;坑塘水面1374.40公顷(20616.00亩),占62.10%;沟渠98.01公顷(1470.15亩),占4.43%;水工建筑用地162.42公顷(2436.30亩),占7.34%。

“三调”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其成果是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基础性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三调”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区国土利用状况,是制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的基本依据。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长牙齿的硬措施,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要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系统观念,因地制宜,统筹生态建设。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要以“三调”数据成果为基础,继续深入开展“三调”成果细化调查及应用共享工作。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